《鸿雪因缘图记》是清人麟庆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全书共六册,一事一图,一图一记,凡240图、记240篇。以图文形式,实录其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等,保存和反映了道光年间的社会风貌。书名取自苏东坡诗云:“人生到处知何拟,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麟庆(1791-1846),姓完颜氏,字伯余,别字振祥,号见亭,清满洲镶黄旗人,女真贵族的后裔,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授中书,后历任湖北巡抚 、江南河道总督等职。著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河工器具图说》,对研究我国清代水利史有重要价值。他博学多才,见识深远,利用为官在外宦游四方之便,将耳闻目睹的名山胜迹编成文字,绘成图画,付梓印行即著名的《鸿雪因缘图记》。其中的《大觉卧游图》描绘了清代大觉寺内憩云轩、灵泉、领要亭诸景,为当时的大觉寺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垣外双泉,穴墙址入,环楼左右,汇于塘,沉碧冷然,于轫鱼跃,其高者东泉,经蔬圃入香积厨而下,西泉经领要亭,因山势作飞瀑,随风锵堕,由憩云轩双渠绕霤而下,同汇寺门前方池中。”
文中提到的塘即寺内园林的龙潭,憩云轩即南路行宫的一幢建筑,泉水流至轩后依陡峭山势呈三叠飞瀑顺流而下。从《大觉卧游图》中清晰可见当年南路飞流成瀑的景象,从图中还可看到,憩云轩依山傍水,曲径纵横,轩旁林木茂盛,翠竹丛生,一幅极美的人间仙境。
“余乃拂竹床,设藤枕,卧听泉声,淙淙琤琤,愈喧愈寂,梦游华胥,倏然世外,少醒,觉蝉噪愈静,鸟鸣亦幽,辗转间又入黑甜乡梦回啜香茗,思十余年来值伏秋汛,每闻水声,心怦怦动,安得如今日听水酣卧耶。寺名大觉,我觉矣。”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憩云轩卧听泉声的情景。
麟庆一生宦海沉浮,皆与水有关,暮年到西山大觉寺游历,在憩云轩卧听泉声而眠。联想到他作为清代河督十余年来值伏、秋汛,每闻水声心怦怦动,安得今日听水酣卧。作为督修水利的官员最担心的就是每年汛期的水情,以至于平日听到水流的声音心里就紧张,惟独在大觉寺听到这淙淙的泉水声时才觉得愈喧愈寂,不由得抒发了“寺名大觉我觉矣”的感慨。大觉卧游细致入微的表现了麟庆此时此刻释去心中重负、怡然自得的心态。
夏至已至,京城酷暑难耐。何不偷得浮生半日,来西山大觉寺,放下压力、放下烦恼。在这里品香茗、揽胜记;和流水作伴、和飞鸟传音、和内心的自己拥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