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东麓,始建于辽代,寺院坐西朝东,体现了契丹人“尊日东向”之俗。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得名“清水院”。金代曾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后又称灵泉寺。明宣宗于宣德三年(1428年)重建,赐“大觉寺”之名。
大觉寺万福纸艺灯笼
大觉寺万福纸艺灯笼,闪耀着传承千年的纸雕艺术,融合着大觉寺建筑艺术的印记,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幻化成心灵的宁静与智慧。每当佳节来临,那盏盏灯笼高高挂起,照亮我们的岁月长河,承载着美好祝愿。
大觉寺万福纸艺灯笼设计融入大觉寺千年银杏和古玉兰元素,寓意吉祥多福,整体设计采用纸艺雕工的技艺,精雕大觉寺舍利塔及其他古建筑,表现出镂空艺术之美。中国灯笼常用于祈福祈愿;愿所求皆如愿,所愿皆所得,所盼皆所期,所行化坦途,所亲皆安康,多喜乐、长安宁、岁无忧、有可期。
大觉寺的寺庙园林
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传播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建筑遗存,遍布在名山胜地及城市乡村中的古代寺院,不仅是供奉佛像、僧众修行的所在,也是人们朝圣膜拜、游览观赏的场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佛教寺院中的殿堂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融合,形成了艺术表现丰富颇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佛寺建筑群落。
周吉祥塔
周吉祥是大觉寺明代高僧,曾主持寺务达十五年之久。周吉祥任大觉寺主持寺务的第二年即成化十五年( 1479),大觉寺由皇家赐银买到顺天府宛平县、昌平县等处土地多达50余顷。周吉祥圆寂后,其徒大觉寺住持性容为他建造一座灵塔,此塔位于今海淀区大觉寺南1.5公里处山坡上,塔南壁上嵌有塔铭,上刻楷书“圆寂本师僧录司左善世兼大慈仁寺开山第一代住持并大觉堂上周公云端大和尚灵塔”。落款为“孝徒僧录司左觉义兼本寺住持性容弘治五年三月吉日立”。时隔七年后,即弘治十二年(1499),其徒又在良乡县赐大慈仁寺庄地之处(即今房山区上方区孤山口村)建造一座周吉祥塔, 塔身正门嵌有塔铭一块,上刻楷书:“僧录司左善世钦命掌印第一代住持周吉祥大师塔”,塔前有一碑仆地,碑阳朝上,额题篆字为“僧录司左善世兼大慈仁并大觉寺住持周吉祥禅师传”。
这款灯笼寓意着祈福好运,成为节假日家庭的承载物。当节日临近,家长和孩子们可以一起参与拼图,亲子间的互动更见融洽。在灯笼的细节中,你能感受到祝福与期许,希望这份美好的情感能陪伴你和家人一同度过每一个节日的时刻。
让大觉寺万福纸艺灯笼成为家庭节日的装饰,将祈福之光带进你的生活。让我们一同拥抱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亲人们共同创造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