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白塔寺的故事

日期:2018年01月05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辽代。现今院内的大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距今已有近750年的历史。这座白塔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内地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藏式白塔。1961年3月,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的历史变迁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缩影和见证,我们将以系列连载的方式,向您介绍白塔寺的昨天和今天以及在这里发生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白塔寺布局的变迁。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一座藏式白塔。白塔建造历时8年。1279年白塔建成后,忽必烈又下令以白塔为中心建造了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皇家寺院大圣寿万安寺。这一时期的格局特点是寺院围着塔建,塔在最中间。遗憾的是元末1368年的一场天降雷火烧毁了寺院,仅仅只有白塔幸存了下来。

  

  大圣寿万安寺复原想象图

  白塔寺现有布局要追溯到明代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下令重修寺院,并赐名为“妙应寺”。明代重建的妙应寺,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仅为元代的八分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圣寿万安寺被雷火焚毁的65年后,宣宗曾下令在白塔西部和北部的原寺院旧址及其他区域修建了一座道教大观——朝天宫。它占地面积方圆数里,有13座殿,在都城中形成罕见的“重檐巨栋三千间”的规模,最终也于天启六年(1626)焚于大火。今天,白塔寺的西侧和北侧很多的胡同名称都与当年的朝天宫相关。

图片2

  明代重建白塔寺记载

  重建的妙应寺虽然面积大大缩小,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汉传佛教的规制建造了包括山门、钟鼓楼、四重进殿、塔院、东西伽蓝殿和配殿、方丈院、藏经殿等建筑。,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中轴对称,塔在最后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图片3

  白塔寺平面图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