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吕
大吕,
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
从黄钟律标准音起,
按照一定的生律法,
在一个八度内连续产生十一律,
相邻各律之间都成半音关系,
黄钟律及后出的十一律便统称十二律。
十二律分为:
六个阳律(六律),
六个阴律(六吕),
大吕为十二律中的第二律。
也是六个阴律(六吕)之首 。
中国上古时代,
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
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
它们之间的对应为∶
孟春之月,律中大簇;
仲春之月,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中吕;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仲冬之月,律中黄钟;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大吕,
季冬之月,
即十二月中的腊月,
大吕经常与二十四节气中大寒、立春相交。
《 汉书·律历志 》中记载 :“大吕:吕,旅也 ,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意为大吕,位于十二律中第二律,月份中第十二月,此时阴气浩大,可以协助黄钟传播 ,而使万物萌芽生发出来。
大吕之月,
立春之日,
觉生寺内,
玉兰萌动。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周礼·春官·大司乐》
“皇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
——《吕氏春秋》
“大吕:律为阳性 , 吕为阴性。于辰为丑 , 居朔之长。气中十二月大寒 , 节交立春 。”
——《 中国音乐史》郑觐文
春
夏
秋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