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七月,北京地区二十余项文博新展邀您来赏

日期:2023年07月17日    来源:

字号:        

  数说犀尊

  展览时间:5月30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介绍: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最新尝试,依托馆藏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打造集三维数据采集、数据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环境监测于一体的智慧展厅,以此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

  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代表性文物,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一方面,犀尊细致入微的写实主义造型风格、繁复华丽的云纹纹饰充分反映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情操;极尽工巧的错金银工艺、科学准确的合金比例与铸造技艺则处处展现着古代工匠的超凡智慧;另一方面,犀尊的出土佐证了今天濒临灭绝的犀牛曾经在中华大地广泛生存,提醒着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

  “撷英集萃•继往开来”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

  展览时间:6月-8月

  展览地点:国家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是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后的首个展览,展出逾100件馆藏国内外珍稀的动植物、古生物标本,结合档案资料,梳理博物馆建馆72年来的发展历程,突出博物馆在自然科学科研、科普领域的成就与贡献。部分文字和视频资料为首次展出。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成立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2023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博物馆并更名,成为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其馆藏丰富,涵盖了动物、植物、人类学、古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教育推广和文化交流,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展览和科学、艺术、文化融合的教育活动。

  展览划分4个单元。第一单元展示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时期从无到有的藏品逐步累积过程;第二单元介绍定名北京自然博物馆之后较长时间里的发展状况和主要成果,这一时期馆藏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一批重要的珍稀标本入藏,为博物馆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单元讲述2008年博物馆入选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后,在科研、展览、科普等领域的成就;最后一单元介绍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址规划的位置所在。

  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

  展览时间:6月9日-9月9日

  展览地点:国家典籍博物馆

  展览介绍: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从典籍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让观众可以在珍贵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品”茶香书韵,共赴一场“茶”与“书”之约。

  展览共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五个单元。其中“茶之道”重点介绍数千年来中国在“茶”中积累的丰富的精神体悟,深入到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诸多领域,如苏轼利用多种形式的著作记录茶史并亲自参与茶事、诗僧皎然阐述茶道、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陆游一生与茶相伴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与故事,历代广为流传的与“茶”相关的典故,让观众领略到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的人文精神。

  无界——闫振铎艺术展

  展览时间:6月10日-8月2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呈现了闫振铎先生近七十年创作生涯的90余件作品,包含水墨、油画、岩彩等类型,风格涵盖写实、表现、抽象等样貌。展览以“无界”为主题,对应闫振铎先生的一句感言:“我的创作语言取自自然灵性,创作情感来自生命自觉,无需界定,也不必当下确认。”

  闫振铎(1940— )是新时期以来艺术上追求现代形式语言,探索富有个性表现力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的画风抒情而具气概,善于在大块平面色彩对比中,表现人对自然的心灵悸动。他注重色块与点、线节奏,在色彩韵律的大关系中,不放弃细节的精致。在当代画家中,他最值得关注的是隐含在画面里的各种结构变化和点、线、面的处理,充分展现了艺术家在抽象和意象之间,在叙事和抒情之间,在形和色,线条韵律和造型空间等关系中,保持一种基于视觉规律的平衡和突破。

  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 870 周年考古成果展

  展览时间:6月10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

  展览简介:展览通过历年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金中都的形制布局、社会生活、近畿形胜等内容,力求再现中都气象,挖掘金中都在北京都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以及对后世北京城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营国建城,通过城墙、宫殿、坊巷的考古发掘,复原金中都城市布局。中都城遵循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原则,帝王所居之地为全城中心,体现了王者居中的思想,对后世都城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部分繁华中都,通过金中都出土文物,展示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景象。第三部分中都环胜,通过卢沟桥、银山塔林、北海大宁宫等金代历史遗迹,再现金中都的离宫别苑、园林胜地。

  展览汇集6家收藏单位180多件(套)文物,有来自金中都遗址的建筑构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华贵玲珑的金银器、玉器,反映生活的陶器和壁画等等。百余件文物集中展示,形成了关于金中都这座城市的真实印象。由文物见历史,由历史见文化,展现了多元一体、包容宏阔的金代社会图景。

  塔影东来——中国藏式佛塔源流展

  展览时间:6月10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白塔寺管理处

  展览简介:中国和尼泊尔隔山相望、比邻而居,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见证了中尼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次展览以中国元朝时期由尼泊尔工匠从西藏传入,逐步传播至汉地的藏式佛塔为主要展示内容,通过对现存的藏式佛塔的建筑形制、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的梳理,使观众了解尼泊尔佛塔艺术对中国西藏地区和汉地佛塔建筑的影响。

  吉祥妙塔 宝藏重光——白塔塔藏文物展

  展览时间:6月10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白塔寺管理处

  展览简介:2023 年是1279年(至元十六年,己卯兔年)白塔落成第62轮生肖纪念,是1753年(乾隆十八年)修塔并二次装藏文物270周年纪念,是1978年乾隆时期珍贵文物出塔45周年纪念。本展览精选首都博物馆馆藏妙应寺白塔出塔文物,解读白塔修缮的历史大背景及原因,展现白塔作为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象征的历史印证。

  映像白塔——历史镜头中的妙应寺展

  展览时间:6月10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白塔寺管理处

  展览简介:本展览依托白塔寺馆藏新老照片资料及2022年北京白塔文化周 “我与白塔”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白塔和妙应寺老照片,向观众呈现白塔寺从清末民国至今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物保护利用成果。

  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

  展览时间:6月12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介绍:展览通过近70组古罗马时期遗珍,展示古罗马文明之美。展览分三个主题单元——“美的承继”“生活之美”“美的演绎”。通过近70组古罗马时期遗珍,含雕塑、壁画、青铜器、玻璃器、马赛克等多种艺术品类,展示古罗马文明之美。从这些公元1、2世纪左右的文物中,观众可深入理解古罗马人对美的追求、彼时美的范式、何为戏剧、何为悲剧,并能够以一种对比的视角反观自身文明,对“美”有新的理解和诠释。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拥有全世界范围内最完整的古罗马雕塑与庞贝古城壁画收藏,“古罗马文明之光”是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主题展。展览最为华彩的部分是多件高大的古罗马雕塑,它们被安置在展厅的各个部分,射灯照亮它们圆润光洁的身体,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到这些雕塑的美。

  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

  展览时间:6月17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新疆历史文物20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52件(套),涵盖彩陶、青铜器、玉器、金器、木器、锦绣服饰、毛罽(jì)氍(qú)毹(shū)、简牍文书、绘画雕塑、印章钱币、碑铭刻石等品类,以文物讲述新疆历史文化故事,展现千百年来各民族共生共融的生活画卷。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交融汇聚之地。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拉开了历代中央政府设官置府、疆理西域的历史大幕。数千年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积淀,使得新疆成为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宝地。

  展览分为4个部分,“亘古悠长”“万里同文”主要呈现新疆的历史,“互鉴融通”展现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互鉴,“交相辉映”体现新疆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间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关系。重点展品包括典型欧亚草原风格的虎纹圆形金牌饰、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箜篌实物、中国已知最早的纸质户籍文书《高昌郡高宁县都乡安邑里籍》,以及八龙纹金带扣、铜武士俑、人首微笑牛头陶饮器等。

  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

  展览时间:6月20日-9月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介绍:本次展览聚焦福建省安溪县,共呈现超过160件(套)展品,涵盖瓷器、竹器、金属器、藤器、乐器、水晶器、服饰、书法和文献等类别,系统展示安溪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帮助参观者感受“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战略意义。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面积3057平方公里,是泉州市最大的县份。先秦时期安溪属闽越之地,后周显德二年(955)始建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明清以来,许多安溪人远渡重洋到台湾甚至南洋拓展新天地,安溪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超过400万。

  本次展览重点介绍安溪的茶产业和藤铁产业。安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安溪为中国茶业发展作出了三项重要贡献:创制乌龙茶、发现铁观音、发明茶树“短穗扦插”无性繁育技术。2022年安溪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总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320亿元。

  安溪的藤铁工艺产业起源于竹藤编技艺,其发展历经“竹编——竹藤编——藤铁工艺——家居工艺”四个阶段,从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发展为造福百姓的民生支柱产业,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安溪县藤铁行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出口交易额占全国三分之一。

  浑然天地间——老甲经典作品回顾展第三回

  展览时间:6月21日-9月15日

  展览地点:老甲艺术馆

  技术支持:雅昌艺术网

  展览介绍:“浑然天地间—老甲经典作品回顾第三回”囊括了老甲先生的经典作品45件,既有罕见的山水小品,也有宏大的草原牛马题材,正像著名理论家卲大箴先生所说“老甲的艺术价值,一是创造了一种供人欣赏和品评的新的绘画体格猛烈地冲击了水墨画界陈陈相因的风气;二是用自己的艺术主张与实践响亮的昭示了一种符合艺术原理的观念!”本次展览的VR展厅也将同步上线,让观众在炎热的夏天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大写意艺术!

  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

  展览时间:6月22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介绍: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策划,共展出超过220件(套)文物,结合各类场景还原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展现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 DNA 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全面讲述人类从猿到人的百万年活动历程,系统阐释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和文明流变。

  展览分为4个单元,“物竞天择”以古脊椎动物演变历程展现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矗立东方”以元谋人、蓝田人、泥河湾、北京人等重要发现展示中国直立人的演变形态;“智慧灵长”展现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智人的发展历程;“现代之路”借助基因组数据成果,展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即早期现代人的演变格局。

  展览汇集多件重要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标本,如中国最早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胡氏贵州龙”化石、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的牙齿等。2022年最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也将亮相展厅,其距今约100万年,是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对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有重大意义。

  长河薰风 古都夏韵——北京城中轴线上的端午文化

  展览时间:6月22日-7月22日

  展览地点: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包含三个单元内容。第一单元“千载意未歇——端午节的源流”,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与起源;第二单元“时清日复长——端午节的习俗”,介绍包含人神祭祀、竞技娱乐、饮食节物、辟邪祈福在内的端午节习俗;第三单元“天中瑞景映——北京城中轴线上的端午文化”,阐释元、明、清时期北京城中轴线上的端午文化。本次展览聚焦当前北京市文物核心工作,深度发掘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端午故事”,愿您在这个“薰风五月”,走进长河之畔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感受古老北京城端午文化的深厚积淀与独特魅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民族文化瑰宝之魂

  展览时间:6月24日-7月20日

  展览地点:顺义区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通过场景打造、民族特色服饰展示、民族纪录片展播等方式,集中展现各民族“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增进参观群众对不同民族特色文化以及服装了解的同时,让大家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各族人民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展览

  展览时间:7月1日-9月12日

  展览地点: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展览简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雄伟的井冈山,连着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永远的井冈山,写满井冈人民的光荣与理想。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锻造和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展览共分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珍贵的图文资料,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

  中国鼻烟壶宫廷鼻烟壶精品展

  展览时间:7月1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和光书院博物馆

  书房与文人雅器展

  展览时间:7月1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和光书院博物馆

  温婉之美——嘉兴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展览时间:7月8日-8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展览简介:古代称做官的人为“仕”,“仕女”即为官宦人家的妇女,也泛指中上层社会的妇女,这些历史和传说中的女性人物成为了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常用题材,形成了人物画创作中的独立一科——仕女画。仕女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齐敬君者,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其妻对之。”这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美女图,但未见实物。到了宋代,“仕女”一词开始出现于画论、画史著作中。宋代以后,“仕女”“仕女画”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画作。及至清代康乾盛世,中国传统仕女画也带上了文人画气质。清末民国,仕女人物画无可避免地开始向近现代过渡,为仕女画带来了新的风貌。此次为大家带来的嘉兴博物馆藏仕女画作品,包含众多名家之作,既展现了女性的美好气质,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生活图景。

  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展览时间:7月12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4号展厅

  展览时间:7月12日-10月15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8号展厅

  展览简介:继 2018年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赞助的“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展”之后,“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于2023年7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以本馆馆藏的国际知名陶艺家作品为基础,联合浙江上虞·青国际现代陶艺中心和数位国内当代陶艺家共同呈现。展览将不同形态、观念和制作技术的作品并置展出,使观众在观赏和思考中获得差异性或均质性的认识,以展现陶艺如何在当代文化格局中谱写独特的艺术乐章。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展览时间:7月15日-2024年5月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是清华艺博开馆首展之一,曾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后不久,展览得以交流到香港城市大学美术馆,并举办“清华学人与中国现代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成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一份特殊礼物。围绕此展所开发的一系列文创衍生品,也受到观众热捧并多次获奖。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公众的反复呼吁下,我们重开此展,并对展览内容略作调整,对展陈方式努力提升,旨在藉此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 校风的清华人致以崇高敬意!向展览中所呈现的百余位清华学人杰出代表敬献一瓣心香、表达无尽景仰与缅怀!

  中国女足,铿锵玫瑰

  展览时间:7月22日-8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梦足球博物馆

  榴花胜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览时间:7月24日-8月25日

  展览地点:顺义区博物馆

  展览简介:以实物为主,辅以照片、图表、视频、民族文化传承人表演等,立体、丰富地集中展现了顺义民族文化发展成果。围绕国家统一、多元一体的主题,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讲述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生动故事,也立体、丰富地集中展现顺义民族文化发展成果。

  一纸书信 万千情怀——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名人书信展

  展览时间:7月27日-9月13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内容:书信承载着文化内涵和情感,是人们交流中比较真实的反映。其中,名人书信更是重大文化发展进程的多侧面记录。今时今日,读诸如书信等非虚构文学作品的目的大致如鲁迅先生所言:“远之,在钩稽文坛的故实,近之,在探索作者的生平。”

  名人书信是一笔精神财富,他们的理想、抱负和执着的追求将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名人书信传承着历史文化,见证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名人书信也是人类的艺术瑰宝,透过娓娓道来的语句,让人们享受文字之美、艺术之美。

  本展览遴选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50多位名人撰写的70多封书信。内容涉及教育、文学、语言、美术、戏剧、出版、翻译、学术研究等领域。书写者是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鲁迅、梅兰芳、陈望道、叶圣陶、范文澜、巴金、卞之琳、臧克家、萧军、丁玲、郭沫若等。展览特别选取了与图书出版、左翼文艺、解放区文艺、《辞源》修订、现代版画、鲁迅研究等重大文化成就相关的一批书信,以彰显这背后孜孜不倦、默默坚守的一代代文化人的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0周年特展

  展览时间:7月27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