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长者版

从“熏笼”到清宫“火车暖床”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王文涛

  在清代紫禁城宫中,冬季室内取暖都有比较完备的设施,除了室内固定设置的火炕、地炕之类暖床外,还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熏笼、炭火盆、手炉、脚炉以及火炉等。熏笼在我国古代作为一种用于取暖和烘烤衣物的日常生活实用器物,它是有笼罩覆盖的炭火盆,在点燃的炭火盆中加入香熏料,还可用于熏香衣物和房间,是一种温馨舒适生活的体现。

  一、清代以前熏笼的发展历史

  1.熏笼释义

  古时的熏笼在不同地区形式材质上有所差异,熏笼又有竹火笼、焙笼、火笼等的叫法。在《汉语大辞典》中,熏笼被解释为“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它最初是古人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物,炭火盆上使用的是竹编笼罩,材料简单,方便制作且轻便、实用。随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不断追求,熏笼逐渐演变细分出多种形式,使用材质、制作工艺和外观上都大大改进。

  熏笼出现的历史应不晚于秦汉,可谓历史非常久远。宋代陈敬著《陈氏香谱》中记载:“熏笼:晋东宫故事云太子纳妃有衣熏笼,当亦秦汉之制也。”扬雄著《方言笺疏》、南北朝徐陵著《玉台新咏笺注》、宋代李昉著《太平御览》等史书中也都有对熏笼详细的记载描写,明人文震亨著《长物志》中卧室内的布置陈设就有对熏笼的描写:“地平天花板虽俗,然卧室取干燥用之亦可,第不可彩画及油漆耳。面南设卧榻一,榻后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熏笼、衣架、盥匜、厢奁、书灯之属,榻前仅一小几,不设一物,小方杌二,小橱一,以置香药玩器,室中精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矣,更须穴壁一贴为壁床,以供连床夜话,下用抽替以置履袜,庭中亦不须多植花木,第取异种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灵壁英石伴之。”(图一、图二)早期的熏笼比较简单实用,使用功能也相对单一。

图一 《鲁班经》插图(明刊本)

图二 上海博物馆藏清人华胥《闺思图》(局部)

  2.熏笼的熏烘功能

  作为熏烘的工具,古人使用熏笼熏烘衣被时,先将一盆热水放到笼罩下面,将要熏烘的衣物、被褥等摊铺在笼罩上,热气浸润衣物、被褥,然后再将炭火盆放在笼罩下,并加入香料,此时热气和香气同时对衣物、被褥熏烘,经过熏烘的衣物、被褥香气持久不散,就如宋代洪刍著《香谱》中记载:“熏香法:凡熏衣,以沸汤一大瓯置熏笼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润气通彻,贵香入衣,难散也,然后于汤炉中烧香饼子一枚以灰盖,或用薄银碟子尤妙置香在上熏之,常令烟得所,熏讫,叠衣,隔宿衣之,数日不散。”

  从古书画和文献记载中还可以了解到熏笼多是由细心贤惠的女性来使用的。宋代李祖尧编《孙尚书内简尺牍编注》中记载:“如夫人(《左传》僖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护衣篝(《韩文辨证》郎官汉置女侍二人执香护衣)……”

  总之,熏笼对于古人来说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常用之物,上至宫廷、官宦大户人家,下至寻常百姓家,生活中都会用到,而且按照用途的不同,还把熏笼按照规格大小进行了细分,欧阳询《艺文类聚》中记载:“火笼: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又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说明了古人在熏笼的制作技术和使用上已经非常成熟,并由简单功能向多用途形式逐渐发展演变。

  3.熏笼演变为可倚家具

  随着使用的普遍和制作工艺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要求,熏笼的形式和用途也得以进一步演变发展,不仅有熏烘和取暖的作用,还可以满足人倚靠、休息之用,体会一种温暖舒适且香气宜人的感觉。唐代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后宫词写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明代陈老莲绘《斜倚熏笼图》中形象地表现出了女子倚靠在熏笼上时享受的情景。清人丁绍仪著《国朝词综补》卷四十三中记载:“《点绛唇·题斜倚熏笼图》:香烬灯残,枕边间煞巫云梦。鸳衾谁共,只索和衣拥。倚定筠笼,生怕春寒中。霜威重,隔条窗缝,梅萼偏禁冻。”又卷五十六中载:“《金缕曲·为俞芝恬题斜倚熏笼图》:衾枕寒如此。问熏篝,余温可解,替融愁思。苦忆当年罗帷里,暖玉光风细腻。为底向,天涯留滞。鹤梦凄凉鸳梦冷,数更筹,两地应无寐。离别恨,是谁最。披裘几度娇慵起。拨残灰,偎他宿,火宝斜坠。烛影荧荧香垂烬,一任闲堆锦被。领略尽,相思滋味。拚待绿窗红日上,把新诗织作回文。湘竹晕,渍清泪。”(图三)

图三 (明)陈老莲《斜倚熏笼图》(局部)

  二、清代熏笼的发展演变与使用

  1.清代帝王宫中陈设的熏笼

  清代熏笼的发展演变更是达到了最高水平,宫廷和官宦大户人家中陈设和使用的熏笼最为华贵精美,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材质及制作工艺上追求美观奢华,用途也逐渐细分多样,既实用又是很好的室内装饰陈设,体现出主人身份的高贵,充分满足统治者与贵族阶层对舒适奢华生活的要求。

  熏笼的形象在许多历史影视剧中也多有出现,观众都不陌生,而且在古代书画、小说中也不乏展示和描述。在故宫中参观行走,观众都会发现,无论是外朝三大殿还是后宫内廷生活区宫殿中原状陈列有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各式各样精美的熏笼,熏笼在宫中又叫作熏炉或炭炉,是在炭火盆上面罩以金属笼罩,外观造型精美多样,制作工艺复杂精湛,是宫殿中冬季取暖的器物,且被赋予了更多的装饰作用,集两者功能为一身,美观实用,尽显皇家气派和高贵的生活品位(图四—图七)。

图四 故宫重华宫芝兰室

图五 太和殿铜熏笼

图六 皇极殿方形珐琅熏笼

图七 长春宫室内熏笼

  受宫廷生活的影响,熏笼的使用也受到宫外王公贵族这些大户人家的争相效仿,就像《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这样的描写:“说着又将火盆上的铜罩揭起,拿灰锹重将熟炭埋了一埋,拈了两块速香放上,仍旧罩了。至屏后,重剔亮了灯方才睡下。”书中较详细地描写了生活中使用的同宫中熏笼类似的器物,但没有将其称为熏笼,而是描述为带铜罩的火盆。同时,书中描写得更加精致小巧且实用的手炉、脚炉这类随身携带的取暖用具也在当时非常盛行,深受女性的喜爱。(图八、图九)

图八 (清)陈枚绘《月曼清游》画册之《围炉博古》

图九 故宫藏掐丝珐琅勾莲纹椭圆手炉

  2.可坐卧的床具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有对熏笼使用这样的描写:“……后晴雯麝月皆卸罢残妆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那熏笼上又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凉,今儿可以不用……服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晴雯自在熏笼上,麝月便在暖阁外边……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来,宝玉劝道:‘罢呀!冻着不是玩的……’”“……不但宝钗姐妹在此,且连岫烟也在那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户做针线……”

  在第五十二回中描写道:“命将熏笼抬至暖阁前,麝月便在熏笼上睡一宿无话,至次日天未明,晴雯便叫醒麝月道,你也该醒了,只是睡不够,你出去叫人给他预备茶水,我叫醒他就是了,麝月忙披衣起来道,咱们叫他起来穿好衣裳,抬过这火箱去。”

  从书中具体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形象展现出了清代已经出现的体量较大且可以取暖和承受坐卧的炕床式的熏笼,比前述可依靠的熏笼更进了一步,增加了卧具的使用功能,外形为木制方箱形式,内部中空,结构轻便简单,使用起来方便卫生,可按需要轻易地挪动位置,下面中空处能放炭火盆,可将箱体烘热取暖。可见书中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内容是作者源自于对宫廷和王公贵族家生活状况的了解。

  3.清代宫廷使用的“火车暖床”

  在对明清紫禁城宫殿建筑中炕床的资料研究整理过程中,找到国家图书馆馆藏清咸丰八年的一份样式雷图档《正殿养心殿新式旧式宝座床立样》,描述了同样为可坐卧和取暖的宝座床——“火车暖床”在清宫中的使用情况:“咸丰八年十一月三十日,由养心殿西厂子交出着造办处成做安包内宝座床一分,向来是衣库安设做套,今改火车暖床,着烫样呈览。钦此。拟添火车并井子支条铁叶,上有小碎孔。上安方孔床板,内里三面拥立墙钉铁叶,三面楠柏木挂面,后面拥板子,于初三日呈览。”图档中还详细注明了火车暖床及铁火车(火箱)的规格和细部尺寸:“床板一块,宽三尺六寸,进深三尺,每格见方八分,每条宽八分……火箱一个,盖上做古老钱二十个(宽一尺三寸,长一尺,高四寸二)……”

图十 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编号YSL167—0075)

  档案中的“火车暖床”与《红楼梦》书中描写的炕床式熏笼应是同属一类,是一种较大型的可移动的暖床(图十、图十一)。清代随缘下士编《林兰香》第三十回中寄旅散人“附录”一则中谈到有关炕:“北人畏寒,遇炕而惟是依,炕之功大矣。……炕之制不一,木床也,周以板,烘以炭,名曰木炕。”这同样也是描写的北京富贵人家,这种“周以板,烘以炭”的木制暖床也是“火车暖床”。

图十一 根据样式雷图档绘制的火车暖床结构分解示意图

  “火车暖床”作为一种可以组装拆卸便于移动的宝座床,其实早在康、雍、乾三朝的清宫档案中,就有使用的记载。清代早期的离宫御苑集中在京城、热河二处,驻跸日久,其功能便并不限于园林游赏,而是兼理朝政。南苑如是,畅春园如是,热河行宫如是,甚至清帝的行营大帐亦如是。“……皇帝住的黄幄在中央……最后一个(院子),即最里面的一个,是个长四十八至五十码、宽三十六码的长方形院子,四周围以黄布……在黄布围墙的中央,只有皇帝住的黄幄,它按照鞑靼式样是圆形的,和鸽子窝很相似。皇帝一般有两座这样的黄幄,每个直径六码……皇帝住在一个黄幄里,白天待在另一个黄幄里……在第二个帐幕的最里边是皇帝的御床,床的天盖及床帘由有龙的图案的金色锦缎(做成)。被子和床单全是缎子制成。按照鞑靼习俗,天冷时在被子上面还盖一条狐狸皮的被子……”由此,我们也可以约略描绘康熙行营大帐核心部分的布局和室内布置情况。这里面皇帝的御床应该就是“火车暖床”。(图十二)

图十二 康熙行营大帐平面复原示意图

  雍正元年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载:“农历二月十一日 【地点】木作十一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传(入木作)蒙古包内床上着做楠木靠背二分,钦此。”

  另外,乾隆四年(1739)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载:“十二日太监韩世忠来说太监毛团交楠木包镶杉木暖床一张(随楠木栏杆一件红白毡二块)传着送往圆明园交开其里钦此(于本年四月初六日催总白世秀将暖床一张随楠木栏杆一件红白毡二块持进交首领开其里收讫)。”

  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载:“二十五日,员外郎四德、五德、催长大达色、副催长福来,为年例,中正殿长街搭盖玻璃蒙古包,内添设暖床、三屏峰,做得暖床木样一座,内做得火炉木样一件,并做得三屏风样,挑得内库绿金花回子绸一块做床刷,金花缎二匹做屏风套心子,石青洋锦一匹做大边。持进交太监鄂鲁里呈览。奉俱照样准做,所挑材料亦准用钦此。”

  另,“二十三日,员外郎四德、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太监鄂鲁里传年例,中正殿长街搭盖玻璃蒙古包,叉叉里下做三面,锦刷暖床一张,锦套三屏峰一架。先做样成览钦此。”

  另,“十七日,员外郎四德、五德等来说,太监厄勒里传,养心殿东暖阁铺设花毡,上着用里边糙花毡,沿细布边吊细布里铺设,钦此。于本月二十五日将养心殿东暖阁铺设得红地黑花毡换下,随安室等处黄地红花毡五块,内做得蒙古包暖床上床毡一块,余剩花毡大小五块呈览,奉将花毡五块俱交王忠在北海看地方铺设钦此。”

  从上述档案记载中的时间来看当为冬季,蒙古包内添设的应为火车暖床。

  清代宫廷档案中“火车暖床”是古老熏笼由简单形式到复杂多功能形式的成熟演变,体量更大更规整实用,构造和使用原理相同,且方便搬运挪用。其床架和带有孔洞的床板构成了熏笼的金属外罩,床上有铺垫,人在上面会感到温暖。图八中方形的铁火箱,相当于笼罩下的炭火盆,铁火箱放在床架下面,里面燃木炭,盖儿上打古钱形孔洞,散热且防止火星乱溅,铁火箱下面安有轱辘和把手便于移动操作,故又叫铁火车。铁火车是根据火车暖床的体量大小,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定制。道光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丙申,内务府活计档记载:“养心殿东围房做铁火车一件,高六寸,宽八寸,长一尺五寸,安古轮四个,离地三分。铁靶筒长五寸,木靶长三寸,一头安荷包环子,铁罩一件,高一尺一寸,宽五寸,长二尺五寸,三面墙身掏古老钱,顶子上面四角掏古老钱四个。床挂檐挖门子,床板两块钉铁叶子明进匠。”实际上,无论是《红楼梦》中所说炕床式熏笼,还是清宫档案记载中使用的“火车暖床”,都是一种冬季使用的方便移动和加热取暖的小型暖床(表一)。

表一 各类熏笼、暖床的对照表

  明清紫禁城宫殿建筑中,冬季室内取暖用工具无论是炭火盆、熏炉、炭炉、手炉、脚炉还是火炕、暖床,所使用的燃料是红箩炭。明刘若愚著《明宫史》记载:“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目红箩炭也。每根长尺许,圆径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明代姚旅《露书》记载:“红箩炭,御用之炭也,岀房山。长四寸,圆如碟,虽千百如度。烧之易然,然之经久难化。香气絪缊逼人,帝王所用乃天造地设如此”。每到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开炉节,宫中内务府设专人开始负责供暖烧炭事宜(图十三)。乾隆五十年(1785)记载建福宫等处奏销档:“……炉二十六个,每年应用红箩炭二百九斤……”

图十三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

  到了近现代,我国许多地方仍保留使用熏笼的传统,特别是在南方,还衍生出了类似熏笼功能的陶火坛、站桶等取暖用具。现如今仍有茶农保留着使用特制竹熏笼烘焙茶叶的传统工艺制茶,熏笼即是生活用具,又兼作生产加工工具。

  三、小结

  皇家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中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从而得以创新发展并出现了以宫廷为主导的宫廷风格。这种宫廷风格同整个宫廷内檐装修规制、空间形式、装修做法逐步成熟稳定是分不开的。

  比如从熏笼到火车暖床的发展演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个为满足生活需要不断完善的结果,源于民间,又高于民间,从原始简单实用到同时能够满足对感观和舒适享受的要求,符合帝王生活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民间工艺的风格、元素会被吸收到宫廷中加以完善形成宫廷风格,反过来,宫廷生活中很多方面又引领风尚潮流,对民间生活及审美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成为王公贵族追逐效仿的目标并流传开来,不断加以完善,赋予生命力。

  正如朱家溍先生所讲的,宫殿陈设和宫墙外面的风尚必然是相互影响,长此以往,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统生活习俗被接受的同时才会得以发展和传承,深入人心。


  ①[宋]陈敬:《陈氏香谱》卷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明]文震亨:《长物志》卷十,清《粤雅堂丛书》本。

  ③[宋]洪刍:《香谱》卷下,清学津讨原本。

  ④[宋]孙觌撰,李祖尧注:《孙尚书内简尺牍编注》卷七,清乾隆刻本。

  ⑤[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七十《服饰部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丁绍仪辑:《国朝词综补》卷四十三,清光绪刻前五十八卷本。

  ⑦[清]丁绍仪辑:《国朝词综补》卷五十六,清光绪刻前五十八卷本。

  ⑧宫中供皇帝使用的独坐木炕,是会见大臣、处理政务和看书休息的地方。

  ⑨铁火车即火箱,是放置在床下供暖的热源,为矩形金属盒,内装木炭,下面安有铁轱辘便于推动,上面有金属盖,盖上有镂空的古铜钱状散热孔洞。床板上有镂空的方格状孔洞,便于热气透过温暖床面。

  ⑩[清]随缘下士编:《林兰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38页。

  ⑪贾珺:《清代离宫御苑朝寝空间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⑫张宝剑等译:《张诚日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五辑,中华书局,1984年,第175—178页。

  ⑬刘畅:《清代宫廷内檐装修设计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

  ⑭《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雍正元年(1723)农历二月十一日,木作。

  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四年(1739)农历三月十二日,木作。

  ⑯《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四十四年(1779)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灯裁作。

  ⑰《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四十四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灯裁作。

  ⑱《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四十四年农历十二月十七日,灯裁作。

  ⑲清代一营造尺=32厘米。

  ⑳[明]刘若愚:《明宫史·木集·惜薪司》,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8页。

  ㉑[明]姚旅:《露书》卷十一,明代天启刻本。

  ㉒朱家溍:《明清宫殿内部陈设概说》,《禁城营缮纪》,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第318页。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