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石景山前种“御稻”

日期:2018年09月17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小时候听一位老中医讲,他早年吃过一种叫龙头 稻的大米,煮粥粘稠,蒸饭到饭熟时,米粒都是立着的。 中学时,我曾随母亲去玉泉山附近捡过京西稻的遗穗, 脱粒后蒸饭熬粥,美味留香,至今难以忘怀。数年前, 我到首钢厂内的庞村采访,听一老人讲庞村种过御稻, 当时认为不可能,一笑置之。近日翻阅《日下旧闻考》, 在“官署十·稻田厂”一节中有如下记载 : 稻田厂廨宇建于玉泉山之青龙桥,向存贮米石, 仓 及官署、碾房具备焉。

  又官场二处,一在功德寺西, 房四间 ;一在六郎庄南,房十六间。司其事者,员外 郎一员,库掌一员,笔帖式三员,催长、领催等十名, 种地蚕蛮子十三名。玉泉山官种稻田十五顷九十余 亩,其金河蛮子营、六郎庄、圣化寺、泉宗庙、高梁 桥、长河两岸、石景山、黑龙潭、南苑之北红门外稻 田九十二顷九亩余,合官种稻田共一百八顷九亩有零, 较往时几数倍之。…… 上面说,建于康熙时期的稻田厂在石景山有稻田 种植。我们知道,当时稻田厂种植的稻米都是所谓的 御稻,那么石景山前的庞村一带种过御稻,无可置疑。 北京地区 2300 年前就有种稻的记录。《东观汉 记·张堪传》记载他在“狐奴”(今怀柔)“开治稻田八千余顷,教民种作”。三国时征北将军刘靖截引永 定河水,修戾陵堰,“水灌溉蓟城南北,三更种稻, 边民利之”。北齐“开督亢旧陵,设置屯田”,据贾思 勰《齐民要术》记载,当时的水稻已有旱稻、香稻、 糯稻等品种,还有选种、浸种催芽、播种时节、插秧期、 除草、灌溉、收割、轮作等一系列规律性总结。元代, 南粮北运多依赖大运河漕运。

  郭守敬开通惠河,使北 京地区稻田大有发展。 御稻是一个水稻早熟品种的名称,系清康熙皇帝 玄烨本人所发现和命名。康熙在中南海丰泽园旁置田 数畦,体验农桑作业。一天,康熙在“试验田”里发 现一株很特别的稻子──高出众稻之上,颗粒已经成 熟。本来这片稻田种的是玉田稻种,要到农历九月才 能成熟。可是,这株稻子六月就熟了。康熙帝在《康 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述这株稻子 :“高出众稻之上, 以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 名‘御稻米’。”他把“御稻种”精心收藏起来,来年 试种,果然又于六月成熟。就这样,经过连年试种,“御 稻种”由少到多,成了一个新的理想的早熟稻种。 对于这种新稻种,康熙并未急于推广,而是先在 宫内种植,供宫廷内部食用。又试种了十年,到康熙 三十一年(1692)四月才公布了此事。康熙四十二年 (1703),热河行宫兴建。

  康熙命人在热河泉北侧“御 瓜圃”东北方向的低洼处造一方稻田,要求不但在“御瓜圃”中种上瓜豆果蔬,而且还需在稻田里播种他精 心培育的“早御稻”。结果,再获成功。 在北方地区多年成功试种的基础上,康熙决定向 南方推广“早御稻”。他首先选定在苏州和南京地区 试种,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地方官苏州 “织造监督”李煦。李煦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的 奏折中说,通过总结经验,提前在谷雨日插了一季秧。

  由于提前插秧,因而一季早熟。二季赶插得也很及时, 两季稻子的收成均较上一年明显提高。当时,江西、 浙江、安徽的官吏和两淮商人纷纷向李煦要种籽。康 熙得知江南农民对御稻“无不欢忭踊跃,传为异宝。 凡有田产之家,俱闻风求种”的消息后,很是兴奋, 特指示当地府衙 :“此种须广布江南,以便民生才好。 不可花费吃用!” “御稻”也叫“御田粳米”,还因为煮熟后色如胭 脂红色,被称为“御田胭脂米”。《红楼梦》第四十二 回,平儿送刘姥姥出贾府前,曾给她两斗“御田粳米”; 第五十三回,乌进孝向贾府进贡的账单里有“御田胭 脂米二石”,说的都是御稻。 以庞村老人所说,庞村种植御稻最迟也延续到清 末民初,距今也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北京的御稻有 如此辉煌的历史,而石景山前又种过御稻,回想那稻 花飘香的美景,确实令人兴奋和陶醉。 (门学文)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