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清代大龙邮票的真伪鉴定

日期:2022年05月10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李亚静

  自从1840年5月英国发行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以后,世界各国也先后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套邮票。这些邮票的重要性和珍罕性很高,所以在其发行后不久,就有了仿制品的出现。

  尽管这些早期仿制品最初都是以集邮为目的——为使那些买不起或买不到早期邮票的普通收藏者聊作补缺填空之用, 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它们极具欺骗性。而对于日本1871年发行的第一套龙切手(“切手”是日语对邮票的称呼),后人几乎不用担心其真伪。因为几乎所有稍微像样点的仿制品,票面上都会印有“参考”或“模造”字样(图一、图二)。这对于那些即便从未见过其真票的收藏者来说,也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否则受骗者将会不计其数,因为日本龙切手仿制品的水平确实较高(图三)。

    

图一 龙切手真品              图二 龙切手参考品

  

  图三 明治二十三年(1890)八月三日印制的龙切手仿制品图谱

  一、清代大龙邮票发行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侵华列强疯狂攫取在华利益,海关也由外国人把持。时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英国人)通过与李鸿章的关系,使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赫德指派天津海关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 英籍德国人)于1878年3月23日首先在天津海关开办华洋书信馆,收寄公众信件; 后相继在北京、牛庄(营口)、烟台和上海试办海关邮政。在此基础上,德璀琳指示上海海关造册处负责印制邮票,于1878 年7月开始发行。这就是中国第一套邮票——习称“海关大龙”的大龙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开端,在中国邮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龙邮票于1878—1883年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根据所用纸张和整张上的票图间距,分别称为“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大龙邮票全套3枚(图四),图案相同,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印刷品邮资)、3分银( 红色,普通信函邮资) 和5 分银( 黄色,挂号邮资)。

  

  图四 大龙邮票

  二、大龙邮票赝品的出现

  (一)早期低水平的大龙邮票仿制品

  大约在19 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最早的大龙邮票赝品。确切地说,这些赝品还只是仿制品,并非以假冒大龙邮票为主要目的。那个时候,中国海关邮政发行的大龙、小龙和万寿邮票已经是一票难求。为了使对中国邮票有兴趣的中外集邮者了解中国邮票长什么样,由外国邮商印制出版了中国邮票定位页,将他们自行印制的这一时期的中国邮票贴在上面(图五)。

  

  图五 早期的仿制邮票定位页

  这些仿制品有不同的版本。有的质量很差,其纸张、齿孔和颜色与真票相差很大,很容易区别(图六),只是令有些完全没见过真票的人产生困惑,故没有多大的鉴定意义;但有些仿制品质量要好很多,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图六 早期低水平大龙邮票仿制品

  (二)中期大龙赝品已具相当水平

  中期大龙邮票赝品大多出现在20世纪晚期,以仿冒真票为目的。在此之前,大龙邮票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很高,故伪造的迫切性不是很强。

  这些伪造品据说也是来源于国外, 有较多的版本,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差的近乎“一眼假”。直到今天,这些赝品还时常出现在国外的一些拍卖上。如2019年11月瑞典一个拍卖目录中的中国邮票,其中前3枚即为一套大龙邮票赝品(图七)。做得好的赝品,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大型拍卖,并能以和真票不相上下的价格成功拍出(图八)。

  

  图七 中期大龙邮票赝品

  2012年7月,中国某邮票拍卖网站拍出了一套大龙旧票。经过27人次几天的竞价,最后被人以人民币8690元的价格拍获(图九)。但令竞拍者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拼死一搏的心爱之物, 竟然是赝品!

     

  图八 中期大龙邮票赝品              图九 2012年拍出的大龙邮票赝品

  (三)近期出现的高质量赝品

  这些赝品的出现只是近两三年的事,尚不清楚其来源和制作者,但是制作水平很高,几可乱真,在某些国际知名拍卖公司已有露面。

  这些高质量的赝品不再以单枚为单位,而是以大方连甚至是全张的形式出现,就连邮票全张的版模特征也一一在列(图一〇)。其水平之高和规模之大,不是过去那种小作坊式制作所能同日而语的。

图一〇

  图一〇 近期大龙邮票5分银全张赝品

  三、大龙邮票赝品的鉴别方法

  由于大龙邮票赝品出现的历史有百余年,各时期的制作并无统一标准,工艺水平也是天壤有别,故针对不同质量的赝品,需要采用不同的鉴别方法。这是鉴定大龙邮票赝品的基本原则。

  (一)早期低水平的仿制品

  由于这个时期仿制大龙邮票的目的只是为了起到一个图示的作用,并且没有刻意追求质量,因此制作十分粗糙,在纸张、齿孔、刷色及图案等方面都与真品相差甚远。市场上可偶遇,但卖家往往会注明为参考品。

  (二)中期的仿真赝品

  这一时期从民国中期一直到20 世纪末。其间出现过不少版本,水平高低参差不一,但目的都是为了充真。在这些赝品中,对于行家而言,那些质量差的很容易辨别,而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就不一定了。对于这些赝品的鉴别,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邮票图幅。图幅是指单枚邮票图案的尺寸。大龙邮票虽有薄纸、阔边和厚纸三种类型,但其图幅相同,均为宽22.5mm、高25.5mm(图一一)。所不同的只是因邮票打孔距离不同而造成的邮票票幅不一致(票幅是指单枚邮票的尺寸),故凡图幅不是宽22.5mm、高25.5mm者,即可认定为赝品。

图一一

  图一一 大龙邮票的图幅

  2.齿孔度数。齿孔度数是指20mm内邮票的齿或孔的个数,通常用“P”表示。大龙邮票由当时的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 采用当时欧美国家通用的工业化线式打孔器打凿齿孔,齿孔度数为P12.5°。而仿制品和赝品往往采用小作坊式生产,绝大多数都达不到这种齿孔度数。

  3.用纸。1878年印制第一套大龙邮票时,所用纸张是一种质量较好的薄纸, 虽薄却韧,且稍显透明,故称“薄纸大龙”。赝品用纸则较粗糙,厚而发软,质量较差(图一二)。

图一二

  图一二  大龙邮票赝品所用纸张及背面

  4.背胶。背胶是指涂刷在邮票背面的胶层。未使用过的大龙邮票,可见其背胶较薄,而赝品背后则往往无胶。

  5.邮戳。也许是为了遮掩票图的缺陷, 很多赝品在其票面上加盖了自己刻制的“邮戳”(图一三)。造假者可能不知,这种画蛇添足的败笔,反而更容易让人识别出其真伪, 因为假戳更容易被识别。只要能认定是假戳,便可立判该票为赝品。大多数赝品上盖销的戳记质量很糟糕,只有极少数质量较好的戳记盖得比较仿真。

图一三

  图一三  盖有“邮戳”的大龙邮票赝品

  6.邮票图案和文字。根据不同质量赝品的水平采用不同的鉴别方法,依次为目测法、目测局部对比法、放大对比法、仪器对比法和电脑图像重叠分离对比法。

  (1)目测法。此法用于鉴别低水平的赝品。直接用肉眼对比即可识别,无需赘言。

  (2)目测局部对比法。将待检品票面的某个局部与真品作比较(如某一文字笔画或图案线条等)。

  (3)放大对比法。用复印机或扫描仪将待检品与真品同时放大2~5倍,再进行重叠比较。此法也无需赘言。

  (4)仪器对比法。将待检品的票面与真品同时置于光学比对仪中,用仪器来对比真品与赝品的细部区别(图一四)。

图一四

  图一四 用仪器对比真品与赝品的细部区别

  (5)电脑图像重叠分离对比法。分别将待检品与真品的票面图像在电脑上独立成像后,再进行重叠对比。

  其中(3)(4)(5)适用于鉴别那些高质量赝品的图案和文字。

  7.颜色。大龙邮票采用高质量的印刷油墨印制。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保存,虽然经历了140个春秋,但仍能保持自身固有颜色的新鲜明快;赝品的颜色则常因容易被氧化褪色而显得暗淡无华(图一五)。

图一五

  图一五 大龙邮票真品与赝品颜色对比

  四、运用上述鉴伪方法,鉴定2012 年拍出的那套大龙旧票

  前面曾提到过在2012年7月的一次网络拍卖中,一套大龙旧票赝品经过27人次争抢,最后以8690元拍出。其成交价甚至高于当时的市场价,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为什么说它们是赝品?它们假在哪里?我们是如何证实的?下面来一一进行分析。

  (一)1分银旧票

  我们首先注意到,这枚1分银旧票的齿孔度数是P12.5°,即每条横边上有15 个齿或孔(在网络拍卖时,人们见不到实物,无法亲自去度量邮票的齿孔,故计算邮票边的齿孔数目就成了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法), 颜色、图案、文字与真品十分相似(图一六),所以用普通方法很难得出可靠的结论。于是我们转而采用“电脑图像重叠分离对比法”,将该票与一枚已知的新票真品作比较。具体做法是:将旧票的图文处理成黑色,进行重叠分离对比, 并有意使新、旧二票造成约0.2mm的距离差,以便于对比各局部的细节。结果发现,2枚邮票几乎完全一致(大龙邮票每个子模均为手工翻制,全张上每枚邮票的图文细部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故这里有意忽略因子模特征区别所造成个别位置上的细微差异),结论是:这枚旧票与真票对照一致(图一七)。

图一六

  图一六 1分银旧票待检品

图一七

  图一七 1分银旧票待检品与新票真品重叠分离对比

  既然邮票是真的,那为什么说它是赝品呢?原来它的假是因为上面盖了一枚假邮戵。这枚天津海关邮戳上的日期是1879 年4月9日,是一枚后期私人刻制的伪造邮戳,刻制水平算得上中等水平。对于有经验的集邮家来说,能够一眼就识别得出来;但是对于大多数集邮爱好者来说,却具有较强的欺骗性。

  一枚好好的新票,为什么要做成旧票呢?原来在3枚不同面值的大龙邮票中,1 分银旧票是最少见的,所以就有人设法盖上了假戳。根据邮展评审规则和邮票真品的定义,当一枚真票盖上了假邮戳时,就是赝品。

  (二) 3分银旧票

  这枚3分银旧票的图案和文字,显然不及上述1分银旧票那么无可挑剔(图一八)。与真票相比,其图文错误百出, 尤其是它的齿孔与真票相比时,更是惨不忍睹:真票齿孔度数为P12.5°,即每条横边上应有15个齿或孔,而该票的每条横边上却只有12个齿或孔,即齿孔度数为P10.75°。

图一八

  图一八  3分银旧票待检品

  用齿孔度数鉴别大龙邮票的真伪,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凡齿孔度数不是P12.5°的,均可视为赝品。

  (三)5分银旧票

  这枚5分银旧票,满满地盖了一个“R”挂号戳(图一九),这在大龙旧票里是很少见到的。

  前面已谈到,凡齿孔度数不是P12.5°的大龙邮票,便可判定是赝品。但绝不能说,只要齿孔度数是P12.5°的,就一定不是赝品。这枚5分银旧票的齿孔度数恰恰就是P12.5°(横边的齿数或孔数为15个)。

  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收藏者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一枚真票来对比二者的图案和文字细节。

  但不幸的是,这枚5分银旧票大部分图文都被这个黑戳给遮盖了。这时我们可能会心生疑惑:票上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不想让人们去仔细观察?于是我们更加仔细地去作对比。即使从留存不多的图文之中也能看出明显的差别,同时也感到这种邮戳的油墨油性不足,甚至都遮盖不住票图上黄色油墨的线条。

  而将该票翻转到背面后,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邮戳的墨迹大面积渗透到了票背。这就告诉我们:(1)该票使用的不是大龙邮票的用纸,因为大龙邮票无论使用的是薄纸还是厚纸,其纸质都很好, 均不会出现这种邮戳墨迹渗透的情况;

  (2)销戳所用的油墨,也不是大清邮局所使用的那种高质量油墨。所以综合起来看,这枚5分银旧票也是赝品。

  这套经过激烈竞拍后以高价成交的大龙邮票赝品,只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个例。对它们的鉴别,涉及到邮票图文、纸张、图幅、齿孔、油墨、刷色、邮戳等诸多方面,并综合运用了前文所提及的各种鉴定方法。相信收藏者如能按照我们的方法去思考和实践,“走眼” 和错买的概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图一九

  图一九  5分银旧票待检品

  五、结语

  最后, 再来看看前文提到的那件大龙5分银新票全张。客观来讲,其邮票图文、纸张、图幅、油墨效果、刷色乃至版模特征等, 几乎都与真品无异,做伪水平已达到了几乎可以乱真的程度。例如,我们从5分银全张中任意选取1枚作为待检品,与1枚已知的5分银真品作对比时,二者的图文在不留距离差的情况下,各细节竟然几乎能够完全重合。如果说二者确实有略微差别之处的话,那就是待检品左上角的“清” 字略比真品靠右(图二〇),而这种情况在大龙邮票真品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将待检品的图文处理成淡蓝色,以便于和真品对比各局部的细节。这里仍有意忽略因子模特征区别所造成的个别位置上的细微差异)。

图二〇

  图二〇 5分银待检品与真品的图文细节重叠对比

  当我们将研究对象转到齿孔上时,“ 李鬼” 顷刻间就昭然若揭了( 图二一)。在待检品与真品图文完全重合的情况下(将待检品的图文和齿孔处理成淡蓝色,真品的图文为黄色、齿孔处理成黑色线描,以便于作各局部细节对比),尽管图文的各细节几乎能够完全重合,但是:(1)待检品的齿孔明显打凿不齐, 而大型工业化生产所用的打孔器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2)待检品横边上的齿数或孔数为16个,而真品应为15个。

图二一

  图二一 5分银待检品与真品的齿孔重叠对比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