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龙尾之曜——浅记北京鼓楼

日期:2020年04月10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北京鼓楼、钟楼位于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为古都北京标志性建筑,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初名齐政楼。《元一统志》载:“元世祖修燕京旧城,至元九年改称大都,建钟鼓楼于城中。”《析津志》称:“中心阁。阁之西,齐政楼也,更鼓谯楼,楼之正北,乃钟楼也。”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永乐十八年(1420)重建钟、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及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建。

  鼓楼内原置铜壶滴漏,明末清初不存。据《图经志书》载:“鼓楼之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铙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时增添,冬则用温水云。”清朝改用时辰香计时,另有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为鼓楼定更报时的器具。《水曹清暇录》中有“后门鼓楼定夜,每晚击鼓百零八声”的记载。

  

  鼓楼存麒麟碑旧影

  鼓楼下层现存一座麒麟碑,为民国时从麒麟碑胡同移至鼓楼,相传系明嘉靖朝武将仇鸾府前的照壁。《明史·仇钺传》记载:“(仇钺)子昌,以病废,孙鸾,嗣侯。世宗时,怙宠通边,磔死,爵除”。麒麟碑胡同,民国前名“口袋胡同”,民国时改称麒麟碑胡同。

  民国十三年(1924),京兆尹薛笃弼为使民众不忘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国耻,将鼓楼易名为“明耻楼”,民国十四年(1925)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民众教育馆,开创了民众教育之先河。《京兆通俗教育馆记》载:

  治国之本在立政,立政之基在正俗,正俗之端在敷教……都城之北,旧有钟鼓楼,岿然矗立,垩赭不完,用旧荒圮者有日矣。尝过其下,思有以易其名而利其用,遂有京兆通俗教育馆之立。于是,辇粪土、草菜、葺城垣、治屋漏、丹楹桷、设四部于其间,中为讲演部、游艺部,左为图书部,右为博物部。架有图书,室列型模,壁图懿训。历代帝王之像,山川草木之类,动植飞潜之伦,山海珍异之物,农工出品之汇,张者、悬者、罗者、陈者,举凡不出于教育之外。馆之上曰“明耻楼”,陈列国家失败之史,以启国人爱国之心。馆后设公共体育场,以练国人自强之身。中华民国十四年十月四日与同人落成之。中外人士来游者,趾相错,肩相摩也。视者、听者、立者、坐者、言者、起而行者、触目而警心者,皆使喻教育之意于其中。其国家设教之本务乎?当此强邻虎视,非提高民众之教育,不足以图存。斯馆之设,殆亦古人敷教之旨欤。董筹备之役者为科长马鹤天,五阅月而成,凡用币万有八千余元。掌馆事者为王凤翰,并记之以谂来者。解梁薛笃弼撰文,常德陈方楠篆额,杭县许以栗书石。中华民国十四年十月毂旦。

  钟楼存乾隆御制碑旧影

  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十年(1745)分别重建。钟楼南侧存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御制碑》,乃乾隆帝为记录重建钟楼一事以垂范后代,撰文立石:

  皇城地安门之北,有飞檐杰阁翼如焕如者,为鼓楼。楼稍北,崇基并峙者,为钟楼。其来旧矣。而钟楼亟毁于水,遂废弗葺治。朕惟神京陆海,地大物博,通关别隧,黎庶阜殷。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壹之,无以示晨昏之节。器钜则用广,非藉楼表式之,无以肃远近之观。且二楼相望,为紫禁后护。当五夜严更,九衢启曙,景钟发声,与宫壶之刻漏,周庐之铃柝,疾徐相应。清宵气肃,轻飙远飏,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仿挈壶鸡人之遗制,宵衣待漏,均有警焉。爰饬所司,重加经度。基仍旧址,构用新制。凡柱□榱题之用,悉甃以砖石,俾规制与鼓楼相称。经始于乾隆十年,阅二年工竣。所司请纪之石以式于后。夫春秋之义,兴作必书。矧兹楼之成,昭物轨,定众志,体国诚民,著在令典,修而举之,以重其事,弗可以已也。乃为之铭曰:……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秋九月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梁诗正奉敕敬书

  钟楼上置八角形钟架,其上悬铸有“永乐年、月、吉日制”铭文的古铜钟,该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钟通高7.02米,最大直径3.4米,重约63吨,为目前我国发现最重的铜钟。天井、十字拱券,形成上下重叠共鸣腔。每晚定更至亮更,每更次皆撞钟一百零八声,明朝郎瑛《七修类稿》中载:“扣一百零八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正是此数。”时载“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晨钟暮鼓,循律韵通。

  鼓楼通高46.7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无梁拱券式砖石结构,南北各辟三个券门;东西各辟一个券门;东北角辟蹬楼小券门,蹬69级台阶至上层,上层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绕回廊,木质雕花寻杖栏杆环绕,四角飞檐有四根擎檐柱支撑。

  清乾隆年间重建钟楼时,为防止火灾,全部采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钟高47.9米,钟楼分上、下两层,下层四面开券门、内为十字拱券,中心相交处为天井,可仰望上层大钟。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蹬75级台阶至上层。上层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门开券门,明间屋顶中央呈半圆球形。外沿四周镶有汉白玉石护栏,拱券门左右各配两个汉白玉镶边的拱券式暗窗,窗心为极为精致的砖雕花草图案。大额枋、檐檩、斗、檐椽等均以石料剔凿而成。

  梁思成先生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北京中轴线承载了北京城辉煌的历史与壮丽的古代建筑脉络。北京鼓楼、钟楼为北京中轴线终点,是为“龙尾之曜”,作文以记之。

  (韩佳欣)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