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晚清高僧静涵上人的《自题虚心图》

日期:2020年11月04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静涵上人,原名刘昌涛,字静涵,自称“蕖汀道人”,祖籍江苏徐州铜山县。静涵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八月初五日,在本邑吉祥庵出家,投达中师门下为徒;道光十年(1830)来京师法源寺参学,受戒于信修和尚,受法于普照和尚。光绪七年(1881),静涵上人绘制《自题虚心图》,冯殿魁双钩并题诗及跋; 吴春林刻。光绪十九年(1893),静涵上人圆寂于法源寺,世寿七十七,僧腊六十三。上人自幼事佛,童真入道,勤奋好学,修持精严,事佛以诚,曾主持京师广济寺、法源寺,振兴道场,宣扬佛法,对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著作有《敕赐京都法源寺同戒录》,1921 年刊印。

  一、受命于危难之际

  静涵上人受命主持京师广济寺、法源寺之时均是在两寺发展的艰难时刻。道光二十五年(1845),静涵上人奉师傅之命住持西四广济寺。其时广济寺因长期得不到修缮,殿堂残破,香客稀疏,僧众斋饭都成问题。《自题虚心图》记载:“奉师命主持广济寺,相送者甚多,可惜此寺残破已极,一飧尚无,何其难也。”

  咸丰十年(1860),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京师人心惶恐,纷纷逃散避乱。事情艰难,寺庙亦无静土。静涵上人泰然处之,艰难支撑局面,薰修如故,祈祷国家早日太平。

  同治八年(1869),静涵上人受皇命主持法源寺,此时的法源寺也是积重难返,困难重重。《自题虚心图》记载,“不料,此寺今非昔比。勾当颇难,人众用繁,同宗枝叶亦复闲愚不等,邪魔侵扰,千变万化,来相触恼……”

  二、在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虚心治寺。虚心是静涵上人治寺修学的重要品行。晚年,静涵之友楚堂建议其将修持心得写下来,以示来者。静涵乃将毕生之求索图之于画,命为虚心图。《自题虚心图》记载此事,“贵公楚堂与余多年至契,一日茶话,告余云,上人苦修异常,魔境极多,独能不动心怀,可谓法门领袖,今僧腊渐高,理宜留记以示来者……遂绘此图,聊志平生”。在主持法源寺时,静涵上人仍以谦虚为要,潜心修炼,不以厚德为高,不以皇命为傲。《自题虚心图》记载:“至十月,蒙恩简放法源寺主持,率众焚修,君恩师命,不敢辜负……”

  苦修治寺。静涵上人苦修异常,常以深思苦学为要。《自题虚心图》记载,“朝夕奉诵,焚香礼拜”。广济寺修葺完毕,寺内便产生各种矛盾,“群魔来触,逆境难忍,而顺境处之尤为不易,奇巧古怪,互相扰害”。静涵“定性凝神,想至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

  恼,此等魔境乃是锻炼我也,何足以动其心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修行,感召众僧。如此苦修,皇天不负。据《自题虚心图》记载,静涵阅《华严经》至五十三参时,忽见我佛如来遍满十方,清香异常。同治八年二月,静涵发愿阅三藏全经,“遂发愿看阅三藏全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兢兢业业,自强不息,英雄豪杰天生就,那个男儿不丈夫”。

  

  静涵上人绘制的《自题虚心图》拓片

  三、广结善缘弘扬佛法

  静涵上人在律己上严格要求,在待人上则保持温恭俭让之态度,广结善缘,繁荣寺庙,弘扬佛法。为静涵上人《自题虚心图》赋诗题赞的亲王、仕宦共计有42 人,醇亲王、白山麟、张之万为其题额,肃亲王、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翁同、景廉、宝鋆、王文韶、祁世长、荣禄、刘等人为之题诗。由此可见,静涵上人善缘甚广。

  茶话交流结善缘。静涵上人佛法精深,来寺游赏的文人雅士多喜与之结谈。据《翁同日记》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二十九日,翁同游览法源寺,与静涵畅谈。“……遂游法源寺,方丈静涵出迎,牡丹初开,傅雯指画三十二变相悬斋堂,值其传戒也。”诗人林直在《壮怀堂诗》中有《同廉叔过法源寺寻涵静(应为静涵)上人话旧》诗云:“儿时记傍精蓝住,携手嬉游此地频。三十年来成往事,八千里外驻征轮。鬓华拂拭风尘暮,庭树摩挲岁月湮。送尽长安车马客,劳劳身世问前因。”刘宝楠《题南城小集图有序》记载,“道光乙巳(1845)春初,余至京师。汪醇卿庶常廷儒招同徐来峰编修玉丰,孙定夫金诏,汪云叔和二明府,汪慕社承元、家云斋倬二孝廉,集法源寺。僧静涵出纸墨,属醇卿为图,同人赋诗。”

  诗词酬唱结善缘。诗词酬唱,不仅仅是精神交流,还可以升华友谊。在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交往中,静涵上人亦通过诗词唱和,来交流思想、增进友情、弘扬佛法。同治六年(1867),醇亲王(奕)、钟王(奕诒)和孚王(奕)由东陵回京,借宿广济寺。叙谈中,醇亲王问静涵上人是否写过诗。静涵上人当即呈上一首:“遥接贤王广济来,僧房忽见慧云开。俨然昔日灵山会,三位如来共转回。”静涵上人的学识及才华得到了醇亲王的敬重。不久后,钟王逝世,醇亲王延请静涵上人来钟王府做佛事。期间,静涵上人与醇亲王亦有诗词唱和。《自题虚心图》记载,“晚间,明月晃耀,清风徐来,余呈诗三首,其一云:金刚宝剑倚长天,一道寒光炫大千。生死两途都截断,超凡直与佛齐肩……醇亲王颇为欣赏,和之《夜月即事》,其一云:团乐素魄印中天,倚剑昂头万八千。来了尘寰鞅掌事,敢将清净卸仔肩……”静涵上人与诸王、文人墨客的诗文酬唱,为宣扬佛法、感化世俗增添了异样的光彩。

  四、兴寺传教功德无量

  募善款,兴佛寺。在静涵上人的感召下,不少达官、士绅纷纷解囊,为修缮寺庙捐资助财。静涵上人在主持广济寺之时,得到了潘芝轩、刘位坦、常勋舫、乔鹤济等人的布施,花费近六年时间,于咸丰二年(1852)将广济寺修葺完固。静涵“六年间将此寺修葺完固,日用颇可糊口,真可谓佛天不亏苦心人也”。在其主持法源寺期间,据《自题心虚图》记载,如楚堂贵公、书田文公、冬珊周公、禄书王公、静安樊公、子江王公等人施财助修,在这些善人的资助下,静涵上人在法源寺“初建关帝庙四十余间,文昌庙二十余间”。

  重传戒,启教化。寺庙得到重修,传戒活动又重新开展起来。静涵上人住持法源寺期间前后举行了六次传戒,度弟子一千八百余人,此事亦记载在其《自题虚心图》中。静涵上人的传教活动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光绪皇帝曾亲临法源寺,弘法阐教。“光绪四年,蒙恩补授僧录司副印,此又一番锻炼也”。光绪五年(1879),光绪皇帝驾临法源寺,“五年三月接驾。天颜甚悦”。光绪十四年(1888),静涵上人又被授予僧录司正印。

  “两刹开坛几十秋,为人为法苦精修。风平浪静雕弓挂,惟有虚心乐不休……”这是静涵上人对自己苦修精炼一生的总结。静涵上人迎难而上、苦修苦练、勇于担当,以修身为本,以弘法为己任的精神是北京地区佛教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 袁碧荣)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