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出版物名称

北京孔庙国子监匾联考辩

作者

王琳琳 著

所在单位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一、内容介绍:

  《北京孔庙国子监匾联考辨》以参观北京孔庙国子监路线为叙述顺序,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中现存的大量珍贵匾联进行了考辩研究,从各个匾联的规格尺寸、外部特征、匾联文字意义、匾联刊刻时间、悬挂地点、历史背景、匾联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探究匾联的源流。这对人们深入了解孔庙国子监历史、了解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孔庙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专门场所,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北京孔庙国子监是七百多年来中国最具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之地:高高在上的皇帝在此为孔圣人跪拜祭祀;皇帝在此为满朝官员师生宣讲圣人之道;莘莘学子踌躇满志在此苦读;三代科举高中的状元、榜眼、探花无尚荣耀地来此祭拜先师。历史上,孔庙国子监悬挂过很多匾联:大成殿内悬挂清代康熙至宣统九位皇帝御书的匾联;辟雍内皇帝讲学的题匾;彝伦堂内皇帝谕旨匾;东西厢内大量的文人题匾;就连国子监的土地祠内都悬挂有很多匾联。关于孔庙国子监匾联,乾隆版和道光版《钦定国子监志》有详细的记载,《清史稿》、《清实录》、《日下旧闻考》等史料也有零星记载。与史料记载相对照,现今孔庙国子监遗失很多匾联。目前,除悬挂的匾联外,2006年7月在清理大成殿库房时又发现50余方匾,充实了孔庙国子监馆藏文物数量。

  匾,又称匾额、扁额、牌匾。“匾”也作“扁”《说文解字》解释为:“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为:“扁,署也。署者,部署有所网属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署门户者,秦书八体。六曰署书。萧子良云。署书,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2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二阙。”秦始皇统一文字时,规定秦书有八种,第六种为署书,也称榜书,是专门用于题写官署门首的文字。汉代,署书也用来为宫阙题名。可见,早在秦汉,官署、宫殿的门额上就悬挂匾,后来逐渐发展为寺庙、民宅、商铺也题写悬挂。匾所题写的文字内容反映建筑物名称、性质,表现主人寄寓志向、抒发情怀。联,又称楹联,是指题写、张贴或镌刻在楹柱上的联语,是对联的雅称。它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书写或勒刻于门壁、楹柱或其他器物上的,用上下两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连缀而成的一种汉语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通常一方匾与一副联构成一组,简称为“匾联”。匾联是对建筑的一种装饰,文字简练,寓意深远,措辞文雅,书法精湛,纹饰美观。匾联对建筑有点睛的效果,是中国独有的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的产物,它们将中国传统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匾联上不多的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孔庙国子监匾联很大一部分为皇帝题写或御制,等级非常高。孔庙大成殿悬挂着从清代康熙到宣统九位皇帝题写的匾联。这些匾联在清代时颁行全国各地孔庙,历尽沧桑,现今只有北京孔庙全部保存下来。除此之外,大成殿内还有袁世凯的“告大总统令”匾、黎元洪题写的“道洽大同”匾,这两方匾全国只此一份。在一处建筑内,悬挂中国三百年来十一位统治者手书匾,这在全国独此一处。抬头望去康熙手书的“万世师表”,笔画圆润,气韵非凡;隆手书的“与天地参”笔画均匀,沉重扎实;盛世气度从这几个字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再看光绪的“斯文在兹”,字笔画虽规整,但略显板滞;宣统的“中和位育”笔画中规中矩,而神气不足;王朝末日气息笼罩于此。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环视大成殿内十一方匾,仿佛看尽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孔庙大成殿内皇帝御书匾最为集中,辟雍、彝伦堂及主要建筑物匾也有皇帝御书的。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伦堂内悬挂从清顺治皇帝到咸丰皇帝给国子监颁布的七方满汉文合璧的谕旨匾,七位皇帝颁发的谕旨内容主要是表彰儒家,要求官师严格教学,生员勤奋求学。所幸,这七方匾无一遗失。

  孔庙国子监内还有大量匾联由文人题写,或是名人立匾,这些匾联不仅书法精湛,更显示出孔庙国子监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国子监后院东厢曾悬挂过刘墉题写的“横经造士”匾,刘墉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曾以尚书监管国子监。遗憾的是这方匾现遗失无存,可以想象出“横经造士”四个字一定笔力深厚。孔庙国子监还藏有清代著名金石家、书法家潘祖荫题写的“政教稽古”匾,这四个字秀丽轻盈,有王(羲之)氏书风。还有很多匾为名人所立,这些人或曾在国子监任官,或曾在国子监求学:法式善、沈桂芬、张之洞、翁心存、翁同龢、庞钟璐……如此众多的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孔庙国子监的地位作用足见一斑。

  孔庙国子监的匾联做工精致,用料讲究。孔庙国子监内有大量的皇帝御书御制匾联,据史料记载,这些匾联由造办处制作,在尺寸、式样、用料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皇帝御书四字大匾材质为金丝楠木,这样大体量的木匾全部为金丝楠木,可见这些匾的等级之高。其中又以“辟雍”匾最为精美:磁青的底子,金色的大字,四周由彩色祥云和九条金龙装饰。人们盛赞“辟雍”匾“其精美程度在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另外,孔庙国子监的文人题匾也做工考究,“登崇俊良”这方匾虽然破损较多,漆面脱落,但是从楠木的材质,也可推想当年的华美。孔庙国子监的匾联虽然精美,但由于历史原因,保存现状并不理想,木匾或大或小都有裂痕,字有残缺,边框的龙首遗失,漆皮脱落等。

  孔庙国子监匾联上钤有大量印章:有从康熙到宣统九位清代皇帝的印玺;也有乾隆“敬胜怠”、“古稀天子之宝”,道光“庄敬日强”这样的闲章;还有文人印章“祁寯藻印”、“实甫”、“大司成之章”等等。印章是匾联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匾联更加醒目,意蕴更加丰富。从匾联上的印章,我们也欣赏到中国独特的书法篆刻艺术。

  本书将孔庙国子监现有悬挂的匾联、库房收藏的匾联以及道光版《钦定国子监志》记载但遗失的匾联都纳入研究范围内,共100方匾,10副楹联;其中实有匾88方,楹联3副。本书主要以参观孔庙国子监路线为叙述顺序,目的是加强匾联与建筑的内在关联性,以利提示其文化价值。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孔庙匾联”,“第二章国子监匾联”,“第三章征集匾”。2006年清理大成殿库房时发现50余方匾,其中绝大多数无典籍记载。根据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匾为国子监官师题写刻立,虽不知悬挂具体处所,但是国子监不可分割的文物遗存,称之为“文人题匾”,收入“第二章国子监匾联”中。其余匾为博物馆长期征集所得,与孔庙国子监历史无关,称之为“征集匾”,列为第三章。这些“征集匾”中有大部分为“科举匾”,历史上国子监的兴衰与科举制度的兴衰相伴随,“科举匾”不能忽略;还有一些匾不乏精品,称之为“其他匾”也收入第三章中。

  近年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保护利用馆藏匾联做了大量工作,2012年举办了“御制匾额精品展”,以清代皇帝御书匾、皇帝谕旨匾为主要展品,兼及文人题匾、科举匾等。展览是将近年来匾联研究成果的一种转化,让更多人了解孔庙国子监的历史,领略帝王书法的风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

  王琳琳,女,1976年12月生,辽宁沈阳人。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研究部工作,现任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专长为儒家哲学、孔庙国子监历史。主要学术成果:专著《北京孔庙国子监匾联考辨》,学术论文《北京孔庙大成殿清代皇帝御制匾联探微》(发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韩愈和北京国子监土地祠》等篇,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续修国子监志》中承担匾联和金石部分的撰写,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北京国子监乾隆石经研究与保护》。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