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出版物名称

北京元代史记图志

作者

齐心 著

所在单位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一、内容介绍:

  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上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燕、蓟这两个上方古国。春秋战国至隋唐五代,它完成了从诸侯国都城到中国北方边陲重镇的角色转换。契丹统治者接收燕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辽的陪都。金海陵王于1153年自上京阿城迁都于燕京,改成中都,北京正式以国都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至元九年(1272年),元统治者将燕京定为京都(元大都)。至此,北京首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政治中心,它的确立,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转折,揭开了北京历史发展的崭新一页。后历经明、清两朝,北京一直作为全国的都城。元代奠定了北京作为多民族统一王朝政治中心的基础,在北京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元代时期的北京历史,是研究北京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方面。

  元代的大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理应为后人留下众多的遗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遗迹正在逐渐消亡。为了对北京地区元代遗迹进行更好的保护与研究,辽金城垣博物馆十多位年轻的文博工作者前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北京地区元代历史遗存进行了全面调查。《北京元代史迹图志》这本书中涉及的史迹调查范围是北京现在所辖的十八个区县。调查小组通过近两年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拓片七十余张,照片千余张及其每个调查对象保存地的gps值。

  为了这些珍贵的资料,调查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野外调查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调查组人手少、任务重,调查人员不仅要拍摄、测量,对于石刻类文物还要进行捶拓。捶拓在野外操作是极为困难的,经常会受到天气的限制,有时赶上阴天,碑上铺好的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捶拓的要求,因此一通碑刻捶拓完成后,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有时刚准备好后一阵大雨,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功亏一篑。课题组成员迎沙尘、战酷暑,走遍了北京十八区县的每个山村角落,终于使野外调查工作顺利完成。野外调查后,对于收集回来的资料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室内资料的整理工作也非常繁琐,1000多张照片、100多个gps值、70多张拓片全部都要整理分类。70多张拓片不仅需要抄录,而且每张拓片都要逐字推敲、辨认、点校、誊清,加之很多石刻的字迹模糊不清,抄录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这样辛苦得来的宝贵资料,却在第一时间全部公开发表了,此举令专家学者们称许不已。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粗略看来以下几点相当值得称道:

  第一,可补文献之不足。从事元史研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文献资料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文物考古资料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文物考古资料分布各地,对于使用材料的研究者相当不便,怎样得到全面详细的文物资料就成了历史研究者的最大问题。本书所提供的元代遗址、碑刻、佛塔、经幢等资料,可以说是近50年以来最为臻于完善的,齐全的,对于研究元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宗教民俗、历史地理等都很有价值,可补“正史”及相关记载的不足。

  第二,还勘史乘记载之谬误。《元史》和《新元史》是集中记述元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但《元史》是明朝人所写,不是直接史料,其中的错漏讹误,不可胜数。而本书中那些内容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特别是碑文、墓志、幢记等,均出自当时人的记述,全部是本朝人写本朝事,都是直接史料,因此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匡正“正史”的某些错误。特别是对某些史事提供了新鲜的资料,填补了正史的空白。如,由于元代贵族墓葬出土较少,寻找成吉思汗陵墓并未成功,所以对元朝人的墓葬制度人们所知不多。此书中收录的元朝重臣铁可墓志,就能补此中不足。铁可的墓志铭,志文内容广泛,涉及国名、地名、人物、宗教以及元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等,为我们研究元史提供了可贵的文献资料。又如元大德九年(1305年)张弘纲墓志除具有史料价值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志文的书丹者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赵氏留下的作品多为墨迹,为墓志书丹者很少。其字体秀丽端庄,为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又如,自从景教碑在西安被发现后,人们对景教及其徒众的去向始终不甚明了,此书中收录的房山十字寺的碑刻,记述了聂斯托里派(也称可温教)元代在大都郊区一带的生活状况,填补了基督教历史的一段重要空白。

  第三,校以往著录文字之错讹。近代以来,辑录元代石刻文字的著述并不多,目前存的有《全元文》、《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元代白话碑》,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其中有些录文系辑录者辗转抄来,未见原件或拓片。本书所采用的图片源于实地拍摄或摹拓,均为珍贵的一手材料,是许多其它有关传世文献难以比拟的,可据以校勘上述诸书。

  第四,本书所收资料真实的反映了这些史迹在当今的保存状况,为后世留下了记录。本书的价值当不止于此,诸如锤拓、印制都有可称道之处。

  这本书中收集的每一张文物照片、图片、拓片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在调查中我们采集到了北京发区元代遗存的第一手资料,很多资料都没的公开发表过。这些资料对于北京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时间仓促,难免疏漏,衷心希望读者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将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二、作者简介:

  齐心教授,1956年—1961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61年—1999年在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北京文物研究所工作,1983年任首都博物馆副馆长,1985年任文物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任文物研究所所长,1999年退休,现任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考古学会会长。

  专业特长:北京史、文物考古。8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分校讲授《北京文物与考古》课,90年代曾在清华大学讲授《先秦史》(代课)。自1985年—1999年任所长期间曾组织、主持多项科研工作,参加国内外文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编写学术报告和专著,如主编《北京考古四十年》、主编《图说北京史》、《老北京城与老北京人》等。四十年来参加、主持数十项考古发掘,如金陵等。曾进行《北京简史》大纲等的博物馆陈列设计。

  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文明起源、青铜兵器研究、金中都经济恢复与发展、金陵、北京古代丛书、辽金时代的墓志考、文物保护与古城风貌。专著:《北京名匾》(合作)、《老北京城与老北京人》(合作)、《考古发掘入门》、《孔庙》。主编《图说北京史》、《学术论文集》。博物馆陈列提纲:《北京简史》、《北京精品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主编的《北京考古四十年》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图说北京史》获国家图书奖、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北京文明起源》获市文物局科研论文二等奖;1995年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北京市首届精神文明建设奖;2000年获北京市科普先进工作者奖。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