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出版物名称

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研究

作者

杨玲 主编

所在单位

北京艺术博物馆

  一、内容介绍:

  大藏经是佛家典籍的总汇,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明代大藏经6次刊刻,是佛教经典刊刻的高峰。特别是永乐至万历年间官刻的大藏经,史无前例地采用了丝绸作为封面,成为迄今一大批弥足珍贵的丝绸精品保存于世的特殊形式。大藏经的丝绸裱封俗称经皮子。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明代经皮子藏品之丰,在全国甚至全球的收藏机构中罕见。它所涉及的品种几乎囊括了明代丝织品种的全貌;图案题材纷复多样,也代表了明代丝织品图案设计的基本面貌。《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研究》一书,以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2千多件经皮子为主要资料,经过全面整理和研究,甄选出图案有代表性的170件、组织结构有代表性的117件经皮子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明代大藏经的历史背景、丝织品收藏状况进行了阐述。

  一、明代丝织品的发现、收藏与研究

  研究明代丝绸的资料主要包括三类:文献记载、传世品和出土遗物。科学地发掘出土的丝织品,不仅可以补充历史文献记载的缺失,以形象的资料证实文字描述,而且还能够为传世丝织品提供断代依据。但由于埋藏于地下,一般残缺不全。在这种情况下,传世品不仅是出土遗物资料的重要补充,而且也以其保存相对完好而成为说明历史的重要证据。作为传世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经皮极具研究价值。

  明代丝织品出土资料约43处。在这些发现中,以定陵出土的丝织物最为著名。此外,江苏、江西、贵州等地也有较多的发现,其他地区的发现比较少。北京地区出土的明代丝织品主要见于3处,即定陵、南苑苇子坑、长辛店618厂明墓。此外,西城慈恩寺和德胜门外冰窖口公主坟清墓中也有明代丝织品的出土。

  在江苏省,发掘出土的明代丝织品遗存有15处:泰州的胡玉墓、徐蕃夫妇墓和刘湘夫妇墓,苏州虎丘明墓,无锡惠山明代夫妇合葬墓,无锡硕放大墙门,扬州扬庙,扬州火金墓,镇江钱一斋墓,吴县东山许裕甫墓,常州湖塘,虎丘王锡爵夫妇合葬墓,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墓,武进王洛家族墓M1和M2,淮安县王镇夫妇合葬。其中出土丝织品数量最多的为徐蕃夫妇墓,其次为王洛家族墓M1和M2、刘湘夫妇墓,徐俌夫妇墓、王锡爵夫妇、苏州虎丘明墓也有一定量的发现,其他墓葬出土丝织品较少。

  在江西省,明代丝织品主要发现于7处地点:玉山县夏浚墓,广丰郑云梅墓,南城县株良公社明墓,南城县益宣王朱翊鈏和李、孙二妃的合葬墓,广昌县明布政使吴念虚夫妇墓,德安县爱民乡明墓,以及南昌宁靖王夫人吴氏墓。这七处地点中,唯南昌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尚未见正式的发掘报告。

  贵州省发掘出土的明代丝织品主要见于3处:惠水县城关明末刘姓夫妇合葬墓、思南县张守宗夫妇合葬墓和玉屏城关塔坡曾凤彩墓。

  除上述地区外,明代丝织品在上海、浙江、湖北、山东、四川、甘肃、广东、福建等地也有少量出土,但数量较少,有一些墓葬的丝织品遗存保存比较差。主要墓葬有:上海市松江县诸纯臣夫妇墓、顾守清与张永馨道士墓、卢湾区潘允微墓,浙江缙云飞凤山卢氏墓,湖北省张懋夫妇合葬墓,山东邹县朱檀墓,四川绵竹县明代中后期墓葬、新都县明墓、成都市郊明墓,甘肃兰州附近的方家庄刘漳夫妇墓,广东省广州市戴缙夫妇墓,福建省晋江深沪明墓和福州市马森墓。出土丝织品相对较多,且发表资料较为详细的有三处,即朱檀墓、戴缙夫妇墓和张懋夫妇墓。

  除了考古发掘出土以外,明代丝绸还以传世品的形式收藏于博物馆或其他形式的机构中,在私人手中也可以见到。由于我们的主旨在于概述明代丝绸存世的情况,所以,这里谈及的收藏是指博物馆里保存的明代传世丝织品。传世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未入土的文物;二是虽为出土品,但出土地点已无从查考,文物已在世上流传很长时间。故宫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罗布林卡、大昭寺、布达拉宫、北京服装学院等收藏较多明代织物。

  二、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的图案

  馆藏经皮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包括植物纹、动物纹、自然景观、杂宝与八吉祥、文字、人物、器物和几何纹,每类题材又涉及不同的内容。

  植物纹大体可以划分为四类:花卉、果实、菌类和竹木类,以花卉类题材为大宗。

  动物纹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包括鹤、兔、昆虫;有的是虚构出来的动物,包括龙、凤、蟠螭、飞鱼、麒麟等。以龙纹、凤纹和鹤纹为主。装饰飞鱼和麒麟纹的经皮极少,或仅见头部,或仅见尾部。

  自然景观纹包括云纹、水景纹。杂宝纹主要包括火珠、银锭、方胜、灵芝、犀角、珊瑚、古钱等;八吉祥是藏传佛教的图案,包括法轮、法螺、宝伞、白盖、金鱼、宝瓶、莲花、盘长。文字纹包括:寿字、卍字、四字吉语,如“平安大吉”、“万寿平安”等。人物纹包括佛教人物和童子题材。器物纹如:灯笼纹、瓶等。几何纹包括菱格纹、勾连万字纹、方棋纹、四答晕、盘绦纹、海棠格纹、胡椒眼纹、锁纹、鱼鳞纹等,其中以装饰菱格纹和勾连万字纹的经皮数量最多。

  三、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的织物种类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织绣品4000余件,以明清两代宫廷用品见优,既有服饰、帐帘、椅垫等实用品,又有绣画、壁挂等观赏品,其中明清两代各朝皇帝的龙袍独成系列。艺博藏有2340件经皮子,占馆藏织绣品的三分之二,质地几乎囊括明代所有丝织品种,是研究明代丝绸的珍贵实物资料。

  明代丝织品绝大部分使用织机进行生产,现代梭织物所谓的平纹、斜纹与缎纹三种基本组织在当时均已具备,被称为绢、绫或绸、缎;又有附加绞经装置所生产的纱、罗织物,以及使用起绒杆织造生产的绒织物。明朝锦的品种除汉至三国时已有的蜀锦、宋代出现的苏州宋锦外,云锦在承继元朝著名的织金锦基础上逐渐发展,创新出加金“妆花”锦缎新品种,使云锦成为独具特色闻名天下的品种。

  明代对于织物名称的定名与分类,并不完全以明确的织物组织分类,有些会根据外观来命名,如轻薄有孔的纱就有稀疏的“平纹纱”和“绞经纱”,两者的组织相异,但外观却相似。有些是按产地命名,如宁绸、潞绸、蜀锦等。

  艺博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的定名是由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娟娟、李英华按照传统方式来定名的,主要是根据经纬丝原料的配置、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等工艺综合条件划定品名,同时也考虑到色彩、纹样、纹理、产地、用途等,命名方法基本是按照地色、图案、工艺特征、品种大类的顺序来定。从丝绸品种大类分,艺博经皮子主要有十大类,包括缎、绸、绢、罗、纱、锦、绫、刺绣、夹缬、织成。其中缎1103件,占经皮藏品总量的近一半;绸434件、绢4件、罗259件、纱292件、锦124件、绫115件、刺绣2件、夹缬1件、织成7件。本书图文并茂地对十大类丝织品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又将其归纳出39个小品种;而挑选的117件经皮,每件都是一个特例。

  二、作者简介:

  杨玲,天津人,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现任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部长。1985年至1989年历任天津艺术博物馆保管员、馆员。1989年至1996年任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馆长助理、馆员。1996年至2003年任北京市古代钱币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2003年至2008年任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2009年至2014年任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