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出版物名称

民国大中学校沿革

作者

李铁虎 编著

所在单位

首都博物馆

  一、内容介绍:

  《民国北京大中学校沿革》一书,系首都博物馆书库甲种第二部,李铁虎编著,200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万字。

  为该书作序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宋恩荣先生写道,该书“是一部以史料价值见长的著作。它涵括了中华民国38年间北京(北平)地区的80所高等学校,200余所中等学校的历史沿革。考证记录了每所学校准确的名称及其演变情形。追溯学校建校与存续时间、坐落地点与迁徙情形,尽可能周到地记述了每个学校兴办的历史背景、创办人姓名与简要经历、立案过程、初期规模及发展情形、教职员师资状况,历年学生人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存废归并等情形。高等学校还一一记述专业系科设置、课程设置及其演变、在校任职的著名学者教授,战时学校迁移与战后教育复员等。每个学校的沿革记述,都可称为一份该校简明的校史。”“作者深入细致地翻阅了北京市档案馆藏的浩繁的有关卷宗以及各校校史资料。在文档史料的查找、辨伪、考证、分析,整理方面颇多着力。并且深入现场,对上个世纪北京大中学校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遗迹与现实面貌踏勘查访。”“为民国史、民国教育史、北京地方教育史、大中学校校史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丰富资料,填补了这些方面研究的空白。”

  该书所称之“北京”,系指1928年6月以前的“京师”(“京都”)及其以后的“北平”所辖地域范围,面积略小于今日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四区所辖幅员。“大中学校”为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高等学校包括了综合大学和军科大学、高等师范学校(或师范大学)以及各类专门学校;中等学校则包括普通中学、师范学校和甲种实验学校。三、四十年代的高等学校系指综合大学及其所属学院,独立学院和各种专科学校;中等学校为初级和高级中学,师范学校,还有初级和高级职业学校。

  整个民国时期,虽然时间只有短暂的38个年头,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发生过剧烈变革的动荡时期。从脱胎千万年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民国教育独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实现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渐次形成了相对合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国家教育体系,这是一个历史的飞跃。与此同时,一批批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成为社会发展、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先锋。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因其独具的全国文化教育中心的显赫地位,为中华民族的启蒙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依据民国北京的政权更迭,可分为五个大时期,即: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南京政府前期(1928-1937),日本占领时期(1937-1945)、民国政府晚期(1945-1949)和华北人民政府时期(1949)。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成北京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为宗旨。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倡导系列改革,把北大改造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近代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又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民国初年,北京建立了一批“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专门学校。1927年,北京九所国立大专学校,合组京师大学校,仅仅存在了一年。北京还出现了一批私立高等学校,如:燕京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中法大学等等,竟达几十所之多,质量良莠不齐。

  1928年,在原京师大学校基础上,重新组建北平大学。童年,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1929年,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重新独立建校。依据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有关法律,三科以上组成的大学和只有一、二科的独立学院,均“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而专科学校则“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卢沟桥事变前,北平高等院校数量锐减,但质量显著提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协和医科学院和辅仁大学等,均已进入国内名校行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日军占领北平。为躲避战乱,北平多数公私立院校,被迫统统迁往大西南和大西北,只有辅仁大学和中国学院未行撤离。日伪当局为粉饰门面,建立了一些如伪北大、伪师大、伪艺专,伪外专等伪校。北平高等教育遭此严重摧残,衰败至民国之底谷。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外迁院校接连返平,诸多名校先后复校。原有伪校中,伪北大、伪师大和伪艺专经甄别后合组北平临时大学,后分别并入有关院校,其余则一律解散。因不久国共内战爆发,一批东北、华北院校、如东北大学,长春大学,中正大学,山西大学等“逃难”北平,根本谈不上什么正常教育活动。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大专院校事宜。首先将滞留北平的外地高校,分别遣送回东北,华北解放区。对一些原有高校,予以接管和撤并。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接收后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朝阳学院接收后组建中国政法大学,撤销中国大学、华北文法学院等校。华北大学迁来北平。至1949年9月,北平高等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北平协和医学院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计十一所。

  1912年,京师五城中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八期高等学堂,左右翼八旗中学和顺天中学堂,依次改为京师公立第一、二、三、四中学校,1913年建立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1917年建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原京师初等师范学堂改建为北京师范学校。民国初年大量各省在京所办中学堂多以停办。同时期,却涌现了一批教会所设私立中学,如育英、贝满、汇文、慕贞、崇德、笃志、萃文、萃贞、崇实、崇慈等等。“五四”后又出现了四存、平民、大同、志成、温泉、弘达、大中、艺文、春明,西北等几十所私立中学。而公立的只增加了一所“京都市立中学校”(1929年改称公立第五中学)。

  1928年6月,北京改称北平。国民政府规定,中学“已发展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为宗旨。此后注重提高质量,并不苛求数量。至1937年初夏,北平大约有70所普通中学,中学生总数为24733名,占当时全市人口的15‰,其中女生约占2/5,还有中等职业学校十余所,达到民国时期北平中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中等教育遭到重创,学校减少,学生锐减。日伪当局向还把一些教会中学改为“公立”,新建了几所亲日中学,如兴亚,崇贞等。至1945年,全市只有普通中学52所,学生19273名,占全市人口11‰。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政府恢复了几所教会私立中学,取缔“兴亚”、改建为中正中学,“觉生”改为文华女中,接收“崇贞”改为市立女四中,还建立了几所中学。至1947年全市有普通中学62所,学生32186名,再加上中师和职校,达到33945名,占全市人口20‰,至1948年底,中学、中师、职校合计已近百所。

  此外,由于内战原因,有一些外地中学涌进北平,如东北一、二临中,山西一、二临中,河北临中。察省临中、热河临中、保定中学、女中、师范、女师范等,学生达上万名,给北平添了不少乱子。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市人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将滞留北平的外地中学,限期遣返回当地。对本市某些中学实行调整。撤销四存,并入市八中和女一中,停办大众(原中正),撤文华并入师大女附中,大中改育德、志成改新生,中国大学附中改新英,还合并了几所中学,至1949年夏,全市有中等学校90所,学生32749名(尚有8校未计入),约占全市人口17‰。

  此外,该书还收录了民国时期北京大中学校珍贵历史照片40余幅。

  二、作者简介:

  李铁虎,祖籍辽宁铁岭,1938年生于北平(今北京)西城。1950年西直门大街国民小学毕业,考入市立第一中学。1961年河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黄骅当中学教员。先后在黄骅师范学校,羊二庄初级中学和吕桥中学等校任教。殚精竭虑将整个青春奉献给当地教育事业。1979年在黄骅中学任毕业班历史和地理课,被评为“先进教师”。翌年高考出色,教学业绩彰显,名声大噪,轰动一时。 1980年考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成为近现代史研究人员,始投身地方民国史研究。参加编写《近代河北史要》和《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简史》。唯以晋察冀边区行政区划严格考证见长。

  1985年调入首都博物馆,始踏入文博行业。1988年被评定为副研究馆员。同年任编研室主任,兼馆刊副主编。1994年任馆学术委员。此间主持延庆平北抗战馆和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馆主题展。北京地区抗日斗争史迹展和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展等内容设计。

  1998年退休后至2006年被本馆返聘,从事近现代史编研,展陈和文物征集与鉴审等工作。2005年以来,不定期参加北京市文物局文物鉴委会一些近现代文物鉴审工作。2008年被列入北京市文物局离退休老专家榜,称“近现代史文物专家”。2009年被载入《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

  199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2007年任民革北京市委文史委员。

  个人著作有《民国史地文丛》(约30万字,待出版)和《民国北京大中学校沿革》(约20万字)。参加编撰有:《北京文物地图集》(负责近现代史迹部分)、《古都北京——历史文物篇》(负责民国时期部分)、《旧京影像:持久的幻影》和《近代中国高等院校修业证书图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民国史、北京史、抗战史、教育史、历史地理和近现代文物等方面均有所认知。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