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出版物名称

北京地区摩崖石刻

作者

王晓静 著

所在单位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一、内容介绍:

  《北京地区摩崖石刻》,主编,学苑出版社,2010年9月。

  本书是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现存状况所作的初步总结和著录,图文并重,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收录了自东魏至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摩崖石刻410余则。行文格式,一目一条或同一地区的一组摩崖石刻为一条,首列名称,下系叙述文字、录文、照片或拓影。编排方式,各处摩崖分区县编排。为了能清楚勾勒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历史发展脉络,前面概述,参酌相关文献和石刻学方面的理论著述,厘清了摩崖石刻的源流和字义演变,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摩崖石刻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概况、历史特点及地理分布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总结,也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和论述。正文后附有按年代编排的索引。

  该书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王晓静和同事们经过数年的田野调查、室内整理与研究,才完成的。从2000年起,王晓静开始调查北京地区的摩崖石刻,并搜集和整理了许多文献和普查资料,形成了该书的雏形。得到北京市文物局2009年出版基金的资助后,王晓静邀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同仁们组成一个调查组,从2008年夏至2009年冬,对北京市房山区、门头沟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昌平区、延庆县、怀柔区、密云县、顺义区、平谷区共十一个山区区县的摩崖石刻进行了调查和复查,实地踏勘了摩崖石刻分布地点百余处,获得了410余则摩崖石刻的第一手资料。他们以严肃、认真、严谨的态度,对这些摩崖石刻进行了拍照、测量、GPS定位,并对石刻的方位、现状、尺寸、存字状况做了如实记录。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加上人为破坏,摩崖石刻的刻文多有漫漶。本书除对所有能够录文的摩崖石刻按照石刻学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录文和著录外,还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补录泐佚文字。除极个别由于距地过高或其他原因无法丈量的摩崖石刻外,本书对绝大多数的摩崖石刻均有尺寸记录。本书对调查的所有地点均使用GPS定位仪进行了GPS定位。在此基础上,王晓静参酌相关文献和石刻学方面的理论著述,厘清了摩崖石刻的源流和字义演变,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摩崖石刻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概况、历史特点及地理分布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总结,也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和论述。

  该书图文并茂,是迄今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最为全面和翔实的一次考察和记录。此书在大量翻阅了他人零星编辑的摩崖石刻资料的基础上,又用一年多的时间实地踏勘了房山、门头沟、丰台、石景山、海淀、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等区县的深山和浅山区,记录了北京地区的摩崖石刻文字四百余则,大体摸清了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数量和现存状况,为读者勾勒出了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全貌,使大家对此类石刻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并为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该书记录了一些相关文献尚未著录的新材料。如延庆县关沟内的五桂头古洞附近,除相关文献已经记载的4则梵、藏、蒙文摩崖外,在这4则摩崖上方一个坐西朝东的山洞外南侧崖壁上,新发现一则《梵藏蒙文合璧六字真言摩崖》。昌平区银山塔林《古佛岩藏文摩崖》、房山区云居寺石经山上藏经洞附近的《藏文摩崖》,均为这次调查时发现,尚未见有关文献著录。八大处证果寺西北秘魔崖上所镌刻的金大定六年(1166年)《解州石匠题刻》以及元元贞二年(1296年)《元贞二年题刻》等,也是这次调查时的新发现。又如燕山公园内的隋代摩崖造像早有记录,但造像旁的题刻却是该书首次披露。该书经过实地调查,也补充和纠正了相关文献记载中一些不完善和不准确之处。如镌于昌平区南口镇龙潭村旁响潭沟内岩石上的《“龙门贤玉”摩崖及诗刻》,《北京名胜古迹词典》将监察御史董学所书“龙门贤玉”误作严嵩手书“龙潭喷玉”。再如《门头沟文物志》记载有“房良口”摩崖,经调查,该摩崖现已不存,但书中未作说明。又如,刻于门头沟区西北白羊石虎村西部山谷孤山崖壁上的《宛平怀来交界摩崖》,字径大小不一,大字字径高、宽7-10厘米不等,小字字径高、宽均约5厘米,《门头沟文物志》曰“孤山”二字字径“逾尺”,当是误记。

  该书的综述部分,在搜集研究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参阅石刻学方面的文献和理论,对历代著录摩崖石刻的文献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厘清了摩崖石刻的源流和字义演变,对其定义也做了比较全面恰当的界定,同时也探讨了摩崖石刻一些相关问题,譬如对摩崖石刻的形式、功用、“题榜”类摩崖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太湖石上题刻、墨书题记等都做了较为中肯的论述,对北京地区摩崖石刻的概况和历史地理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总结。

  该书在摩崖石刻的著录方面也做了新的尝试。此书在著录石刻时,不仅对石刻的地点、环境、尺寸、字径、存字状况做了详细记录,也注意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使用了GPS定位仪对所有摩崖石刻进行卫星定位,使各处摩崖的地点、相对高程等都有了较为准确的记录,改变了过去只能注记相对位置的缺憾,为专业的文物工作者和石刻爱好者探寻摩崖石刻的具体位置提供了可靠的记录。该书按区县和分布地点编排次序,并附录年代索引,这种编排既考虑到了不同时期摩崖石刻集中一地甚至一面崖壁的情况,也使人们对不同历史时期摩崖石刻的数量和分布一目了然。

  二、作者简介:

  王晓静,196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1997年进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工作,2004年评为副研究员,从事北京地区石刻文物整理与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

  1、1998年参与《中国百年历史名碑》撰写工作。

  2、1998-2000年,参加北京市文物局课题《北京近代名人名碑》课题,任课题副组长。

  3、1998-2000年,参加北京市文物局课题《新日下访碑录》,负责石景山区。

  4、2000-2003年,参加北京市文物局课题《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石刻卷》(2004年,北京出版社)。

  5、2000-2003年,参加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十五”规划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卷》,该书于2003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专著:

  《北京地区摩崖石刻》,主编,学苑出版社,2010年9月。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石刻拓片编目提要》,执行主编,学苑出版社,2014年5月。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石刻拓片编目提要索引》,执行主编,学苑出版社,2014年12月。

  发表论文: 1、与马金科合作撰写论文《近代戏曲改革的先驱——张謇》,经修改后收入《张謇与梅兰芳》一书,1999年1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我为第二作者,承担5000字。

  2、1998年在《北京文博》第三期发表了《北平余氏宗祠记刻石和余棨昌》。

  3、2000年在《首都博物馆丛刊》发表与盛汝真合作撰写的《试析泰西新史揽要的内容及其影响》。

  4、2000年8月在《中国文物报》发表论文《中国的方尖碑》。

  5、2003年在《首都博物馆丛刊》发表《近代北京石刻概述》。

  6、《北京地区摩崖石刻概述》,《北京文博》2003年第4期。

  7、《晏公祠、法海寺和弘教寺考》,《北京文博》2007年二期。

  8、《毛树堂书法艺术》5000字,《书法丛刊》2007年二期。

  9、《道统香火殿》,《光明日报》2009年5月。

  10、《龙尾砚研究的最新著作----《中国名砚----龙尾砚》评介》,《中国文物报》,2015年5月29日,第四版。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