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出版物名称

意向京华——老舍与北京的文化情缘

作者

王红英、冯云 著

所在单位

老舍纪念馆

  一、内容介绍:

  老舍生在北京,他热爱北京,他最出名的作品也以北京为题材。老舍与北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体现了作家和其对象可以存在的最完美、最自然的结合。

  据舒乙统计,在老舍留下的250万字的长篇小说当中,以北京为题材的占全部长篇小说总量的60%。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当中,其发生地或以北京题材的作品所占比例也居20%以上。解放后,老舍创作的几部大型话剧除了《西望长安》等少量的几部以外,绝大部分以北京为背景创作的。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其中包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长篇开山之作《老张的哲学》写北京,他的压卷之作《正红旗下》写北京,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的家庭就是在北京,他自小在北京出生,长大,接触的也都是老北京。这样一来,北京“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他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这当中,处于生命初期的少年和青年生活中,老舍与北京的渊源关系,就成为介绍老舍与北京这个话题时不能不详加介绍的话题。这当中包括:老舍在北京什么地方出生,什么地方上学,最初走上工作岗位在哪里……

  当然,如果老舍对北京的热爱仅仅限于这一层次的话,那么他只能算是一个旧文化培养出来的传统文化人,而老舍的可感可叹之处,在于他在新旧社会的对比当中,看到了新变化,并用自己的笔收录下了这一变化,并因此而被感动,自觉地紧跟时代,成为新北京文化的建设者。

  老舍一生创作的作品近千万字之多,写作风格和思想与他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满族、北京人、贫困的童年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等,这些造就老舍性格的因素也造就了老舍的写作风格。幽默是老舍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的突出特点之一。老舍用幽默的语言来批判人性的丑恶,揭露社会的腐朽,让人在笑声中体味人生、思考社会发展与变革之路。老舍语言文字方面的功力堪称一流,北京风味的语言是老舍作品最大的特色,他用北京口语进行写作,使得作品平易近人、朗朗上口。老舍作品的时代性很强,全部的老舍作品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史。

  这部作品集中以老舍与北京文化为阐述核心,既表述了北京成就了老舍这样一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又表述了老舍对北京文化的贡献。内容分析深入全面,观点明确,是了解研究作家老舍的一本有价值的作品。

  王红英在老舍纪念馆工作8年,边工作边掌握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全部作品。这部《意象京华》就是她努力勤奋工作、学习、研究的结晶。

  二、作者简介:

  王红英,现任老舍纪念馆副馆长,主管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对外开放和陈列展览、文物保管、研究工作。纪念馆和一般博物馆的不同,就以人物类纪念馆为例,大都建在故居中,具有鲜明的场景感,再加上名人的特殊纪念物和名人杰出成就的个性特征,构成名人纪念馆的特有的魅力。多年来结合其特点开展了一些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和观众喜爱的活动,例如:组织了“老舍杯FLASH作品创作征集大赛”、“老舍诞辰105周年系列活动”、“走进老舍纪念馆,看北京变化”、“寻找老舍足迹”等丰富多彩的老舍文学作品传播和推广活动。组织了馆内固定陈列《走进老舍的世界》展览的陈列设计制作工作和历年的巡展工作。积极与东城区联系成为了蓝天工程优秀资源单位。发表论文《博物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等,合著出版《带你走进博物馆——老舍纪念馆》一书,《意象京华》由燕山出版社出版。肩负大量行政管理和工会工作,但也从未放弃专业,一直坚持学习更新知识,为纪念馆的发展和创新不断的努力。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