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北京博物馆学会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0年12月30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博物馆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以及社科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积极协调、推动和支持学会各专委会在奋力克服新冠肺炎带来的各种危机和挑战的同时,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探索创新,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有力支持和推动北京博物馆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提高政治站位,重视防疫抗疫工作

  学会党小组挂靠在市文物局老干部党支部。2020年根据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下发的《北京市文物局文博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精神,学会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尤其是在面对百年未有的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在北京市文物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应对突发疫情,指导各专委会努力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方面凸显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 坚决支持和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开展“抗疫情公益捐助”活动

  学会坚决支持并指导北京高校博物馆专委会积极争取爱心企业支持、发起“抗疫情——捐助全国高校博物馆公益活动”,先后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上海大学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等二十七家博物馆捐赠抗疫物资。

  1. 积极并适时发出“关于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有序开放”的倡议

  4月底,根据疫情防控风险级别的调整,为推进博物馆有序开放,保障观众安全、文明参观,学会及时向全市博物馆发出“周密部署有序开放——北京博物馆学会关于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有序开放”的倡议,有力指导各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博物馆有序开放事宜。

  1. 不忘收藏使命,指导各专委会积极开展抗疫藏品征集工作

  为了记录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热点,学会积极指导各专委会做好有关抗疫藏品征集工作。首都博物馆在市委宣传部以及市文物局领导下从3月就开始积极开展抗疫藏品征集工作。仅半年共征集疫情防控物证资料14130件套;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博物馆举办征集抗疫书信、日记活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举办“战疫”文物资料征集等活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窗口2020—疫情时期图像档案展”活动;中国铁道博物馆积极征集铁路系统抗疫期间一些藏品等等。历史与艺术影像专委会成规模并有标准的帮助中国国家博物馆、泰康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公共机构就影像藏品提供了作品征集、考证、估价和评估提供技术咨询。

  1. 通过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2020年学会多次组织常务理事以及秘书处的同志们通过视频会议、微信群以及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文博、考古工作的指示精神,学习市文物局党组近日下发的《北京市文物局文博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学习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1. 积极开展党日活动,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组织副理事长和秘书处全体同志于10月14日上午到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并座谈。同时还参观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文献特展”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0月28日学会秘书处在刘超英理事长带领下来到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党日活动。大家还一起参加了北京冬奥宣讲团香山革命纪念馆宣讲会。

  1. 完成上级组织交办任务

  学会积极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以及上级党组织组织的各项活动。

  8月底参加文物局老干部支部组织的“北京市离退休干部第一期秋季线上理论学习班”为期一周的培训;9月组织并参加宣传部所组织的朝阳区垃圾处理循环经济园参观;11月学会全程参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考评组工作,对各区35家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评工作。

  •   

      

  2020年,学会进一步加强以学术引领,注重开展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继续发挥学会多年创建的品牌效应,不断注重品牌培育,提升品牌影响力。

  1.纪念5.18活动主题鲜明,特色突显

  北京是全国最早开展博物馆日活动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博物馆日活动标识的城市,每年博物馆日主题活动都有创新之举。2020年4月9日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提出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好北京“博物馆之城”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截体,为更好地打造“博物馆之城”,积极发挥博物馆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城三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围绕“建设博物馆之城”全面展开。

  为纪念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主题,成功组织了一场线上讲座、四场研讨会、完成两项调研工作。

  一场线上讲座。由中国知网协办的线上讲座以“社会粘合度,一个再次被加粗的博物馆短语——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分析与思考”为主题进行,特邀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先生结合当今面对全球疫情影响下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深度解析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即“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感染力强。讲座在中国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直播,在北京市新闻办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今日头条“北京发布”和光明网上等新闻媒体转播,共有37万人次观看。让更多的受益者聆听,分享,大受欢迎。

  四场研讨会。围绕“博物馆之城”主题,学会分别举办了四场研讨会:

  一是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协办的 “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思享汇(研讨会)”。邀请了文博界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围绕博物馆之城建设方略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二是举办了“社区博物馆建设研讨会”。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如何利用新腾退的历史建筑建设社区博物馆;第二方面是如何引入社会力量承担社区博物馆的运营或运行。

  三是与中国老教授学会联手举办了《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方略谋划——跨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研讨会》,学会领导与各行业多领域的专家们共同讨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发展与机遇。

  四是按照北京博物馆学会工作安排,北京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于7月召开北京高校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建设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20所高校博物馆负责人参会,大家结合各高校自身的优势、特色对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两项调研工作:

  一是根据政协委员杜宝成提出“将东交民巷打造成为近现代城市博物馆街区”的提案,陈名杰局长根据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批示,指示由北京博物馆学会进行前期调研。学会积极响应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完成了“关于东交民巷博物馆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形成了7个文件上报有关部门。

  二是学会新媒体与传播专委会受学会委托开展了“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路径探索”调研工作。本次调研以北京地区博物馆为主,同时选取江浙、广东、福建、甘肃等地区有代表性的博物馆进行调研,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2.8+名人联盟系列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由最初的“8家”发展成为“8+”,至今已有19个名人故居、纪念馆的14位文化名人馆参加,地域也从北京扩展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在推动故居类纪念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被誉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成为了具有20年联盟经验的品牌。2020年,由北京市文物局、学会、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承办的“打造博物馆之城@北京文博”现场直播活动连续十天分别在10家纪念馆举办了线上直播活动,最后一期接力直播于5.18当天在郭沫若纪念馆举办,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海报和h5预热、短视频展现馆藏精品、网页焦点图提升曝光率、微信公众号回顾直播精彩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带领公众追溯名人故居背后的故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深受在线观众好评,播放量达到了437.8万人次。

  3.文物见证历史,保管学术研讨会影响广泛

  坚持数年的保管学术研讨会,2020年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而按下暂停键,但各委员单位在疫情期间勇于担当,加强藏品保护管理不放松,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在线上推进专业培训、虚拟展示、学术交流等藏品相关工作,以工作业绩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4.围绕社教热点、困惑开展交流探讨

  社教专委会先后承办了两项专题调研会,不断探讨博物馆教育服务与发展。疫情向好后,社教专委会对北京地区多家中小博物馆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重点了解各馆的资源构成、社教工作现状、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共赢。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期待达成的目标。尤其是前往京郊的专题调研中,各委员会成员还于交流中分享了其所在博物馆的资源特色和展教优势,就云居寺、周口店两馆的业务发展和平台共建提出建议。被调研馆与专委会达成了各馆之间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共识。调研中发现:云居寺、周口店因馆址较远,员工上班通勤存在困难,经过沟通,由于两馆相距不远,可能将考虑通过联合班车或其他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云居寺内大悲殿前有一对菩提树,树冠参天非常壮观,其中一棵因病导致掉皮生命垂危,前往调研的社教专委会委员中,中国园林博物馆社教部部长刘明星发挥园林馆优势,在调研结束后,邀请树木养护专家前往云居寺为树治病,为云居寺解决了大问题。四季度,社教专委会还召开了《博物馆资源服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专题调研会》,邀请北京市教委领导、高校专家及北京地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就目前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馆校合作项目的开展现状以及工作中面临的困惑等问题展开探讨。与会领导、专家讨论了博物馆有效发挥资源优势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各馆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将优质的博物馆教育课程输送至学校与社会,实现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科技馆策划推出的“应急科普之居家科学课”,联合全国科技馆行业共收集居家实验微视频和科学家精神微视频260个,视频点击量达780余万次。疫情期间,中国科技馆牵头联合全国357家科技馆、博物馆共同举办“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深受家长与青少年喜爱和支持。挑战赛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15000多件优秀的科学实验作品,最终评选出四大奖项,共500余件作品获奖。参赛作品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实验挑战赛专题页面、人民日报APP、百家号、今日头条、中国数字科技馆官方微博等平台播放量累计超5亿。

  5.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主流媒体云集

  学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已连续六年承办了“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已成为品牌。2020年承办了“第六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0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颁奖仪式”。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国际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的博物馆馆长、博物馆行业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论坛围绕“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的发展”的主旨,邀请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等4位专家学者围绕“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的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主题演讲。新华网、人民视频、央视频等15家主流媒体对论坛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6.新成立的行业专委会彰显生机活力

  行业专委会在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举办了线上“发挥资源特色优势,探索科普教育之路——5.18国际博物馆日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线上宣传活动,同时组织编辑出版了《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集锦》一书,深受大家欢迎。11月,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铁道学会文博委员会联手共同在婺源举办了“疫情下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策略研究研讨会”,共有40余家全国铁路文化单位和行业博物馆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融合、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方面带了好头。

  7.非国有博物馆积极作为,开拓创新

  老电话博物馆配合2020北京文创大赛,协助承办了5场全国性的民间棋比赛活动,组织全国智力玩家、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感恩金秋,棋聚你我”民间棋展示暨传统益智玩具论坛和体验活动。与国内玩家合作开发三款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科普宣传棋,合作开发非遗技艺巧环等几十款文创产品。组织相关非遗传承人在汉石桥湿地公园展厅开展“非遗进万家,健康你我他”中国传统智力玩具活动体验活动,并开通线上直播宣传活动。举办9场在线主题云展览。同时,多篇文章发表。

  古陶文明博物馆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书香西城、文化家园”的精神,将场馆前厅兼纪念品部90平方米的空间拓展为公共阅读、公共教育活动空间,为广大市民开辟新的阅读门类及参与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提供场所,不定期举办阅读诗词、文博类讲座及金石墨香、印染岁月、瓦作匠心、封泥传意等参观+讲座+动手体验线上线下活动12场。今年还在澳门协助举办了“永受嘉福”瓦当拓片、题跋展览。

  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成为北京首批推出的16各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助力沉浸式文旅体验传统木作技艺体验基地之一。

  • 注重科普,加强传播,创新云平台

  为了更好体现学会服务社会的公益属性,学会领导及各专委会的专家,积极参与政府各部门及各社会机构组织的科普讲座活动。在疫情期间,北京博物馆学会积极支持并鼓励各博物馆通过融媒体平台的新技术、新手段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积极与兄弟学、协会合作,开展各种特色展览讲座等活动,提升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独特地位,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发展战略工作凸显。

  1.疫情来袭,为让公众对新冠肺炎有科学、正确的认识,中国科技馆在全国率先开发应急科普线上展览,于2月8日推出“新的对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专题展”,也是全国首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专题展览,首版上线24小时内吸引60余万公众上线体验。3月8日升级版上线,紧紧围绕“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主题,对展览内容进一步优化和更新,增加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历史事件的解读、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医务人员切实的关爱等多个内容,同时配套设计大图文版和动态小图文版,持续为公众提供科学、全面、权威、及时、优质的展览内容。新华社采用通稿报道并被中国政府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截至目前,网络专题展厅总点击量近800万次。他们还先后举办了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医精诚 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 “战疫科普进行时——科协系统疫情防控应急科普纪实”网络专题展览“影映科学防疫情 致敬最美逆行者”主题电影公益展映、全国科技馆致敬医务工作者专项科普服务活动等等,尤其是她们整合精品资源,原创应急科普内容,开发应急科普资源包括《抗击新冠肺炎》系列动画、《科普君的辟谣时间》系列短视频、《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科普课堂》《手绘科学》《科学开动啦》《居家实验》和《动手做》等专栏、116家全国科技馆虚拟漫游及229个移动VR资源,资源总传播量超22亿。中国科技馆策划推出的“应急科普之居家科学课”,联合全国科技馆行业共收集居家实验微视频和科学家精神微视频260个,视频点击量达780余万次。疫情期间,中国科技馆牵头联合全国357家科技馆、博物馆共同举办“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深受家长与青少年喜爱和支持。挑战赛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15000多件优秀的科学实验作品,最终评选出四大奖项,共500余件作品获奖。参赛作品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实验挑战赛专题页面、人民日报APP、百家号、今日头条、中国数字科技馆官方微博等平台播放量累计超5亿。

  2.新媒体与传播专委会博悟空间公众号持续报导博物馆资讯,今年针对文博届抗疫举办的展览、研讨会等讯息、文博相关知识、文博行业动态、国内外相关文博政策等内容及时进行“博悟报道”,全年累积共发送了115篇。全力配合各专委会需求开展宣传报道和线上直播宣传活动。

  3.行业专委会发挥平台作用,组织行业博物馆积极抗疫,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科普宣传活动,创新展览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建设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虚拟化“线上展览”,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博物馆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专委会积极探索更多的创新方式,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少儿节目《小喇叭》联手合作,推出了央广少儿广播《小喇叭》之“行业博物馆专题少儿讲解栏目”,共有二十多家委员单位参加栏目录制。共录制了23期广播音频,内容涵盖藏品文物背后的故事、行业故事、行业专业科技知识等等,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4.为更好地配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非遗(工美)专委会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联合云冈石窟研究院、青岛出版集团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源流运动等共同发起“穿越千年的凝眸”云冈石窟艺术线上展览,展览共分三期,分别为“盛世北魏”“昙曜五窟”“北魏晚期”。截止6月23日,三期阅读量总计1948人次,广泛吸引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5.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民族文化宫和颐和园鼎力帮助下,北京博物馆学会非遗(工美)专委会联合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等单位推出两场以“寻访千年运河 传承北京水脉”为主题的系列线上直播活动。直播通过新浪微博、一直播、腾讯新闻等多个平台直播,累计观看超过上百万观众在线观看并积极留言互动。期间发起的两次互动抽奖环节,更是吸引网友频频留言,“为大运河打call”,为文化遗产点赞。6月15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朋朋哥哥)主讲直播导赏纪念馆展厅和纪念馆外的西海湿地公园,在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北方终点码头畔,展示北京历史水系全貌,讲述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最终贯通的来龙去脉。

  此次系列直播活动在微博、腾讯双平台总计获得168.6万人次的观看,最高时仅微博平台就有11.8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活动直播,直播过程中累计获得430条观众互动评论。微博、微信双平台的活动相关信息推送,累计获得8.6万次阅读,112条评论。直播活动获得社会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有效宣传了北京大运河文化遗产与首都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

  6.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了“云讲解”、“云讲座”系列活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云展览”活动,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VR展览活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线上毕业展系列活动等。

  7.学会与中国观鸟会、武汉观鸟会等单位和个人在网上共同举办《燕归来,城门开——以燕传情·清明特展》。展览以北京与武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对话开启。内容分为四个板块:“手作艺术”、“摄影作品”、“美文共赏”、“燕语传情”。呈现形式多样、作品自然天真:有儿童绘画、手作艺术、摄影作品、视频影像、美文欣赏、音乐作品、艺术家的装置艺术及油画作品等。所有作品皆是围绕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来开展。活动还邀请到手工折纸专家周文成在线教授折叠纸燕,借以唤起人们爱护燕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得到了参与者的认可和好评。特殊时期,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中国旅游报》、《文旅中国》、《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都予以报道。

  8.与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联合开设了“文昌运盛看北京”云讲堂活动。4月6日,首场讲座“我们的古都这样走来”在景山学校成功举办。讲座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主讲。各界嘉宾两千余人参加了线上活动。

  9.由北京市文物局、学会主办,北京博物馆志愿服务总队、专委会承办的“中轴线上看北京"——志愿者讲述视频活动正在进行中。

  10.高校专委会积极开展科研科普工作,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牵头建立了融媒体矩阵平台,连续推出近十期科普推文、音频节目和视频节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分别通过微信等平台每周推出相关科普知识和文化服务。

  另外,学会领导和各专委会专家年内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共计做了多场专题讲座,带头进行科普。

  •   

      

  1.在各博物馆的积极配合下,2019年完成了《北京博物馆年鉴》(2013——2018年)组稿编辑工作。作为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北京地区博物馆年度、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学会多年连续编辑出版《北京博物馆年鉴》(1—7卷)是国内含台港澳地区在内唯一的一部博物馆专业工具书。2020年底即将出版。

  2.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出版社之邀,2019年学术委员会启动“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蓝皮书组稿工作。2020年初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后,确定撰写人员;发布撰写提纲及编写要求;目前已顺利完成撰写工作。《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已交出版社出版。

  1. 陈列专委会获得两项2019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推介奖项。抗日战争纪念馆李攀峰委员主持设计的“中共中央在香山——为新中国奠基”基本陈列获特别奖;由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陈继东委员主持设计的“传媒行业与传媒教育发展历程展”荣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 由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博物馆学会共同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融合守创——传统服饰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线上学术研讨会,2020年10月21日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举行。研讨会上,围绕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民族服饰策展等方面进行研讨,探索了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

  5.学会社教专委会适应后疫情时代需求,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于10月30日推出了专业培训讲座,培训讲座以“社教工作者专业研究引导与学术发展” 为主题,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果美侠博士授课,主要面向北京博物馆具备中级职称,且有志于评聘副研究员的社教工作人员展开。讲座中,果美侠博士通过分享学术研究的经验,为社教工作者的专业研究、业务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为从业人员的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讲座共有来自北京地区47家博物馆的教育人员参加,线上总观看人数达到73人次。此次线上培训讲座,不仅促进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也是社教专委会在博物馆教育传播领域的一次有效探索。

  6.安全专业委员会以“疫情防控下的博物馆安保措施”为主题召开两次线上通讯研讨会议。来自国家博物馆、军博、中国科技馆、鲁迅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嘉德艺术中心、首都博物馆等10位专家在通讯会议中发言,与会代表紧紧围绕我国近期疫情中安全工作中热点问题如观众人数限制、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保安服务费支付、自身防护、疫情安保防控预案进行交流讨论,结合各馆实际,相互沟通,交流经验。

  7.新媒体和传播专委会2020年12月组织召开社会化运营座谈研讨会,会议旨在探讨听取福州新馆自对外开放起一周年的运营工作与体会,同时邀请业内专家和运营单位等,共同分享近年来的线上线下多元化运营模式,共同探讨和学习落实中共“十四五”期间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的重要部署,为探索文保建筑的多元化运营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8.历史与艺术影像专委会策划、组织9月20日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开馆展《摄影180年在中国 – 上海历史影像收藏展》,梳理了十九世纪上海重要的历史建筑影像,并协助上海浦东图书馆和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举办了“历史影像——探索影像在地域文化构建的作用”的学术研讨会。

  五、加强自身管理 完善基础工作

  1. 经过多年的策划,学会的logo最终确定公布。适应新形势要求,今年分别成立了北京文博发展咨询服务中心、学会服务专委会等2个专委会(服务中心)。学会通过调研,重新修改完善《学会所属二级机构管理办法》(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当中。

  2. 学会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为其团体会员单位;刘超英理事长当选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

  3.年初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召开了“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2020年北京地区博物馆新春联谊会”。学会理事及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会员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博物馆学会2019年度工作报告》、《北京博物馆学会财务报告》、《2019年北京博物馆学会监事会工作报告》等内容。同时,由新媒体专委会承办了新春联谊会,增进了各家博物馆同仁的沟通和交流。

  4.完善学会基础工作,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学会工作做了适时调整,为减少人员聚集,改变了以往开大会的形式,变为线上视频会议,建立了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三个微信工作群;及时把学会开展的各项重要活动信息上传网站。通过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在适应防疫要求的同时使得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5.积极承办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交办的工作

  根据市文物局的工作要求,学会与北京市思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世纪太和舆情合作,针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的市属博物馆展览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调研,先后完成了《“博物馆展览项目”绩效考评办法研究报告》《17个局属博物馆展览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2021年工作思路及初步安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民政局社团管理服务中心、北京市社科联等上级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们继续秉承“一三六”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肩负起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把握好后疫情时期的发展机遇,真正做到化危机为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结合自身实际,提升理念、精心谋划、拓宽思路,在进一步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的同时,持续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实现自身的提升与变革,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平台沟通、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各专委会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