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第九十四集 见证历史的“史家营无烟煤”

日期:2023年06月05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隗蕾,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珍藏的文物。

  在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第一展厅有一块乌黑发亮的无烟煤,这样一块儿貌不惊人的无烟煤为什么被放在这里?它又诉说着怎样的历史变迁呢?今天的《藏品有话说》,就从这块无烟煤说起。

  在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块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重约8公斤的煤块。它乌黑发亮,坚硬致密,属于煤矿品种中的“无烟煤”。那么,为什么要展出这么一块不起眼的煤块呢?

  这还得从房山区的历史来说,经过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房山形成了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璀璨的地下矿藏。因此,从远古时期这里就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家园。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房山出产的煤炭曾为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房山区史家营乡的煤矿区,就曾是北京重要的采煤地之一,最多同时拥有数百个矿场,采煤也一度是史家营乡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由于开发缺乏规划,煤矿长时期的深层大面积采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到上世纪80年代,史家营乡的农业基础和乡村景观生态环境已经变得十分脆弱。

  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史家营乡的煤矿逐步关闭,原始地质环境得到充分保护。2006年9月17日,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

  为了全面地展现房山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史和几十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在园区兴建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9年3月29日奠基,2010年5月15日开馆。开馆前的布展阶段,当时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提议,博物馆里仅有产自房山的“汉白玉”和“花岗岩”还不够,曾经发挥过重要历史作用的“煤”必不可少。

  但是,当时史家营乡的煤矿都已经关闭,最后通过乡政府等相关单位,在煤矿旧址终于找到了这块最大的无烟煤,于是,这见证过历史变迁的无烟煤,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找到了新的归宿。

史家营无烟煤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自然资源部推出的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中,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榜上有名,这个名噪一时的史家营乡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十年间,曹家坊矿区统一流转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科学开展客土回填矿坑、边坡修复、鱼鳞坑围堰等矿区生态修复措施,种植了近10万株元宝枫、榆叶梅、金枝国槐等树种。

  随着地下水位逐年增高,多年断流的山泉2015年恢复自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由2010年的275天增加到2019年的“全年全部优良”。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使原来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矿山区域逐步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色。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更是日益丰富,原来销声匿迹的野鸡、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及鸟类也逐渐回到此处觅食栖息。

  矿区周边村民原来大多以煤为生,从事与煤炭产业相关的工作。随着产业转型,村民们经营模式逐渐转变为依靠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的模式,史家营乡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农副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

  矿区文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成为该区域的“新资源”,实现了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型发展,让废弃矿山带动新经济。每家每户在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共享生态产品带来的红利,让百姓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受益者。

史家营矿业遗迹陈列馆外景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供图

  说到这儿,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块陈列在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第一展厅的无烟煤,从能源燃料到博物馆展品,这不正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见证吗!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未来一定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春有百花山烂漫,五谷丰登家国安!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房山区长沟镇,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2010年5月15日开馆。博物馆建筑设计立意为“石破天惊”,整体建筑顺应自然地势、演绎造山运动、隐喻人类起源、应用地域材料,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机理、活用原生地形、造型自然舒展、内外空间一致”的特点,具有科普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