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第四十七集 寄石以情,胸怀国家——朱德同志赠送的地质标本

日期:2022年07月04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崔丽敏,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珍藏的文物。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套地质标本,它们看似都是普通的石头,但却非常珍贵,还与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又见证过哪些历史时刻?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您讲述这些地质标本的故事。

  

  中国地质博物馆中有一组陈旧的盒子,盒子中放着大大小小100多块各种各样的石头,它们中有矿物、岩石,还有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包括了水晶、绿柱石、黄铁矿、钒钛磁铁矿、三叶虫化石及腕足动物化石等。

  

  

  朱德同志赠送的标本 中国地质博物馆藏

  这些标本曾经的主人,是朱德同志。

  它们中有些标签已日渐模糊,有些具体产地已不为人知,但通过查阅“关于朱德委员长生前珍藏的地质标本清单”等资料,我们了解到这些标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朱德同志从矿山和地质队带回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矿山工作人员专门赠寄朱德同志的。

  标本中以水晶数量较多。它们有的来自广东南鹏岛,有的来自新疆和田皮山县斗瓦水晶矿。其中两件水晶标本个体较大,晶形较为完整,具有典型六方柱外观。

  水晶的矿物名称就是大家熟知的石英,石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陶瓷、冶金等工业领域。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石英,它被主要应用于光学仪器等领域。

  新中国建立以后,百废待兴,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开发矿业成为支撑工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保障之一,勘探寻找石英成为当时重要的矿业工作之一。

  盒中还有一种六方柱状外观的矿物,呈绿色。但它不是水晶,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自新疆阿克苏,叫做“绿柱石”。它可以用于提炼金属铍,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反应堆等领域。

  黄铜矿、钒钛磁铁矿、黄铁矿等一些金属矿物也是这些标本的组成成员。其中,一块红色的金属矿物是赤铁矿。作为最重要的铁矿石之一,它来自河北宣化。虽然这块赤铁矿仅6厘米见方,小小的个体上却可见赤铁矿典型的肾状构造。

  当然,里面还有孔雀石、方解石、岩盐、自然硫……虽然它们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却是当时制订国家经济政策的第一手材料,是五六十年代国家开发矿业的有力证明。

  朱德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我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矿业发展早期,他每到一个矿区,总要询问那里的矿产勘探情况。

  朱德同志去世后,妻子康克清同志按照他的临终嘱托,将他生前珍藏的这些标本捐赠给中国地质博物馆。

  这组盒子里的每块标本都有着重要的历史背景,它们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批地质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对多种矿产进行勘查,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发现大批工业原料和能源,全力支撑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2004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修缮开馆之际,朱德同志赠送的这批珍贵礼物被展示在观众面前。昨日的关怀,今日的鼓舞,这段感人的历史体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地质事业的关切,浓缩了对地质人的厚爱。

  翻开漫长的历史画卷,声声嘱托犹在耳畔。如今朱德同志捐赠的这些标本,已经成为了馆藏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同志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将继续感化、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我国田野考古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和地震学等学科由此发端。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丰富,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