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第三十九集 以笔为刀——石鼓文与郭沫若的故事

日期:2022年05月09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于澄瑶,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珍藏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宁寿宫区域的石鼓馆内,展示着十枚巨大的石鼓。别看它们其貌不扬,表面却刻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石鼓文,它们记录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狩猎的故事。但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石鼓上刻有的文字多已斑驳不清,需要参照早期拓本才能一窥原貌。你知道最早谁发现了它们,又对它们进行了怎样的保护与研究呢?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石鼓文背后的故事。

  

  唐代贞观初年,历尽沧桑的石鼓首先于陕西凤翔府郊外被发现,从此开始了它们漫长曲折的流转经历。石鼓的最近一次转移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日军侵华的战火,它被移出北京国子监,加入故宫文物南迁的队伍,辗转于上海、南京和四川峨眉等地,直到1950年终于回归故宫博物院。

  石鼓能流传至今已实属不易,但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它们表面的文字多已模糊不清。因此,保留了更多文字信息的石鼓文早期拓本更显得弥足珍贵。不幸的是,石鼓文现存最古老的三种北宋拓本“先锋本”“中权本”和“后劲本”在近代流失海外,被秘藏于日本。

  1932年的一个秋日,我国著名学者、共产党员郭沫若在东京文求堂书店偶然发现了42张“后劲本”拓片的照片。凭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郭沫若果断买下照片并展开钻研,写成了著名的《石鼓文研究》一书。为了保存珍贵的文物资料,郭沫若又将照片全部寄回中国,由国内知名学者印发,抢救了珍贵的文化资源。

  此后,郭沫若始终留心寻觅着石鼓文的踪迹,并终于在五年后迎来了一次得见三种北宋石鼓文拓本全貌的机会。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珍藏的甲骨文拓本与日本学者河井仙郎分享展示,才得以观看河井手上的三种北宋拓本照片。资料来之不易,郭沫若马上将照片复制,邮寄上海印发刊行,并根据新资料对《石鼓文研究》进行了一番修改补充后在国内出版。

  

  石鼓 故宫博物院藏

  郭沫若对石鼓文的深入研究同样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依据北宋拓本对石鼓文进行了细致的复原、考证和释读,对石鼓文的制成年代和出现地点提出了崭新的观点,大力推动了整个学界对石鼓文研究的进展和深度。

  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郭沫若为何会在古文字学上用力颇深呢?原因正如他本人所说“其目的本在研究中国之古代社会”,他希望借助包括石鼓文在内的古文字揭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真实样貌,尝试用唯物史观的社会经济形态说来解释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中国的历史,来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

  新中国成立后,石鼓终于在故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保存,郭沫若仍不断地关心着国家文物的保存和研究状况。他在新编出版的《石鼓文研究》序言中记述了石鼓在故宫开箱展出的历史时刻,后来还专为故宫博物院题写了匾额,至今仍悬挂在故宫北面的神武门上。

  这其中既饱含了郭沫若这样的老一辈学者和共产党人对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激励着我们不忘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精神,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脉,将祖国文化事业建设不断推向新高!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