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第十八集 用布制币?一招成功打破经济封锁

日期:2021年06月23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的赵亮,为您介绍一件馆内收藏的川陕省革命根据地的布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在林林总总、门类众多的钱币品种中,红色政权货币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物,在收藏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红色政权货币发行使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年,但它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光辉历程。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红色政权货币——“布币”背后的故事。

  

  1934年前后,地处大巴山区的红军川陕根据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描绘家家户户采购年货的热闹场景:“一块银元买年猪,铜钱拿来买汤圆,一串纸币买鞭炮,两张布币买对联”。从民谣中我们得知,当时川陕根据地发行的货币,除了常见的银币、铜币与纸币,还有一种“布币”,也就是用布做的“钱”。

  既然有银币、铜币和纸币,为什么还要用布来印制货币呢?原来,根据地自从创建以来,就一直处于敌人的包围和反复围剿之中,物资匮乏,技术设备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条件,工农银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特产的白竹布为原料印制出布币。

  布币究竟是什么样子?它们是竖版货币,长边约15厘米,短边约8厘米。票面标明发行单位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时间为1933年。

  布币的版面设计突出革命性特征——正面最上端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宣传标语,票面中央是象征工农团结的锤子与镰刀,上面还叠放着五角星与拳头,体现出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决心;背面则是代表工人阶级的齿轮纹样。据说这些纹样都是用黑色油墨石版印制的。

  

  面值“贰串”的布币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馆藏

  现存布币的面值有“贰串”,也有“叁串”。这里的“串”是什么概念呢?原来,当时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有“元”“文”和“串”三种面值单位,1串相当于面值1000文的铜元。

  

  面值“叁串”的布币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馆藏

  不要小瞧这些用布做的“钱”,当年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改善民生,保障革命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它们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呢!

  让我们回到1932年10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刚刚转移到川陕边界地区,相继解放了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三个县,随后创建了占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边界地区道路险要、位置偏僻,在军阀割据时代受地主豪绅、大小军官的层层剥削,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而猖獗的高利贷活动更使当地民众苦不堪言。

  为此,1933年2月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后,红军一方面积极开展反对高利贷的斗争,公布《中央土地法令》,明确宣布一切高利贷者的债务无效;另一方面为建立稳定的金融体系、彻底解决百姓生活问题,积极筹建银行。

  1933年12月4日,川陕省工农银行正式成立,总行设在通江县得汉城,也就是如今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

  川陕省工农银行成立后,依照《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大纲》制造了苏维埃货币,简称“苏币”,我们今天介绍的布币就是“苏币”的一种。

  为了保证“苏币”的顺利发行和使用、维护“苏币”信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还颁布《银行营业条例》,规定商人不能拒绝使用“苏币”,使得“苏币”的信誉大幅提升。

  

  苦草坝川陕石印局裁币厂旧址

  “苏币”发行后,根据地内除了不能自行生产的食盐,其余商品的物价都比较稳定,一些生活用品的价格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稳定的金融体系得以基本建立。

  为此,根据地人民还编唱民谣,表达翻身做主的喜悦:“今年不比往常年,穷人过年都有钱,各色货币新崭崭,镰刀斧头架上面”,“左边贴:户户迎红军,右边贴:家家乐共产。过年礼品都买齐,荷包还有压岁钱”。在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下,1934年夏,“苏币”在流通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其实,像川陕根据地这样的“苏币”故事还有很多。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各个时期、各个根据地印制和发行了各式各样的红色政权货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6年10月湖南省衡山县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的壹元布质货币开始,红色政权先后建立的货币发行机构超过404个,发行的货币包括7种材质、达到514种之多。

  这些货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艰苦奋斗的实物见证,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进程中,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今天,我们再次讲起这一张张斑驳的布币,更加敬佩老一辈金融工作者的智慧和创新才能,感谢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